8
诗三?/p>
2
七中
马建?/p>
7
诗三?/p>
三维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p>
2
.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
.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p>
4
.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p>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p>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p>
课时安排:三课时?/p>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以
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撼而悲切。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一一一《涉江采芙蓉?/p>
?/p>
诗词导入
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p>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p>
?/p>
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p>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p>
---
《涉江采
芙蓉?/p>
,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p>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基础积累
1
?/p>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p>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清?/p>
沈德潜说?/p>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
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p>
?/p>
2
?/p>
“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p>
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p>
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p>
?/p>
3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p>
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p>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p>
十卷,也称《昭明文选?/p>
?/p>
信息筛?/p>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集体交流?/p>
?/p>
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诗歌全文三遍(包括诗题、作者、内容)
?/p>
请学生站起来示范朗读?/p>
(注意断句)
方法点拨
五言诗朗读指导?/p>
明确: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
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p>
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p>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
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p>
能力提升
一、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p>
1
、教师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