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p>

 

第一?/p>

 

 

合理施肥的原?/p>

 

一、概?/p>

 

 

 

 

1 

养分归还学说:○

1

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

2

如不正确地规

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

3

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p>

4

为了增加产量

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p>

 

 

 

 

2

最小养分律?/p>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p>

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p>

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p>

 

 

 

 

 

 

3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

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p>

 

 

二?/p>

1

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p>

:

氮和磷?/p>

 

2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p>

 

3

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平衡施肥?/p>

2

首先满足最小养分○

3

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

?/p>

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

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p>

 

4

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p>

?

1

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

养分。○

2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

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p>

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p>

 

第二?/p>

 

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p>

 

 

 

 

1

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p>

 

 

 

 

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p>

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p>

 

二?/p>

1

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p>

 

2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p>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p>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3

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

1

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p>

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2

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

N

肥过去占统治?/p>

位(

NH

3

?/p>

2

SO

4

 

?/p>

NH

3

 NO

3

 

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p>

 

Ca 

?/p>

Mg

?/p>

S

、很少随化学

肥料施入土壤。○

3

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

4

化学

N

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

用胺?/p>

N

,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

Ca

?/p>

Mg

受到溶解和淋失?/p>

(保?

地严重)

。○

5

农药组成的改变。○

6

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p>

 

4

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p>

 

5

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

1

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p>

能过深。○

2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p>

 

 

?/p>

3

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p>

?

4

 

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p>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p>

 

第一?/p>

 

 

合理施肥的原?/p>

 

一、概?/p>

 

 

 

 

1 

养分归还学说:○

1

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

2

如不正确地规

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

3

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p>

4

为了增加产量

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p>

 

 

 

 

2

最小养分律?/p>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p>

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p>

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p>

 

 

 

 

 

 

3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

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p>

 

 

二?/p>

1

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p>

:

氮和磷?/p>

 

2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p>

 

3

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平衡施肥?/p>

2

首先满足最小养分○

3

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

?/p>

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

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p>

 

4

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p>

?

1

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

养分。○

2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

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p>

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p>

 

第二?/p>

 

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p>

 

 

 

 

1

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p>

 

 

 

 

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p>

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p>

 

二?/p>

1

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p>

 

2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p>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p>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3

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

1

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p>

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2

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

N

肥过去占统治?/p>

位(

NH

3

?/p>

2

SO

4

 

?/p>

NH

3

 NO

3

 

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p>

 

Ca 

?/p>

Mg

?/p>

S

、很少随化学

肥料施入土壤。○

3

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

4

化学

N

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

用胺?/p>

N

,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

Ca

?/p>

Mg

受到溶解和淋失?/p>

(保?

地严重)

。○

5

农药组成的改变。○

6

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p>

 

4

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p>

 

5

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

1

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p>

能过深。○

2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p>

 

 

?/p>

3

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p>

?

4

 

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p>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p>

 

第一?/p>

 

 

合理施肥的原?/p>

 

一、概?/p>

 

 

 

 

1 

养分归还学说:○

1

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

2

如不正确地规

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

3

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p>

4

为了增加产量

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p>

 

 

 

 

2

最小养分律?/p>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p>

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p>

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p>

 

 

 

 

 

 

3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

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p>

 

 

二?/p>

1

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p>

:

氮和磷?/p>

 

2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p>

 

3

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平衡施肥?/p>

2

首先满足最小养分○

3

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

?/p>

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

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p>

 

4

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p>

?

1

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

养分。○

2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

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p>

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p>

 

第二?/p>

 

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p>

 

 

 

 

1

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p>

 

 

 

 

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p>

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p>

 

二?/p>

1

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p>

 

2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p>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p>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3

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

1

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p>

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2

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

N

肥过去占统治?/p>

位(

NH

3

?/p>

2

SO

4

 

?/p>

NH

3

 NO

3

 

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p>

 

Ca 

?/p>

Mg

?/p>

S

、很少随化学

肥料施入土壤。○

3

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

4

化学

N

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

用胺?/p>

N

,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

Ca

?/p>

Mg

受到溶解和淋失?/p>

(保?

地严重)

。○

5

农药组成的改变。○

6

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p>

 

4

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p>

 

5

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

1

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p>

能过深。○

2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p>

 

 

?/p>

3

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p>

?

4

 

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p>

 

 

 

Ͼλ">
Ͼλ
Ŀ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p>

 

第一?/p>

 

 

合理施肥的原?/p>

 

一、概?/p>

 

 

 

 

1 

养分归还学说:○

1

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

2

如不正确地规

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

3

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p>

4

为了增加产量

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p>

 

 

 

 

2

最小养分律?/p>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p>

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p>

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p>

 

 

 

 

 

 

3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

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p>

 

 

二?/p>

1

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p>

:

氮和磷?/p>

 

2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p>

 

3

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平衡施肥?/p>

2

首先满足最小养分○

3

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

?/p>

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

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p>

 

4

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p>

?

1

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

养分。○

2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

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p>

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p>

 

第二?/p>

 

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p>

 

 

 

 

1

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p>

 

 

 

 

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p>

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p>

 

二?/p>

1

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p>

 

2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p>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p>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

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p>

 

3

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

1

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p>

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2

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

N

肥过去占统治?/p>

位(

NH

3

?/p>

2

SO

4

 

?/p>

NH

3

 NO

3

 

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p>

 

Ca 

?/p>

Mg

?/p>

S

、很少随化学

肥料施入土壤。○

3

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

4

化学

N

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

用胺?/p>

N

,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

Ca

?/p>

Mg

受到溶解和淋失?/p>

(保?

地严重)

。○

5

农药组成的改变。○

6

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p>

 

4

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p>

 

5

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

1

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p>

能过深。○

2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p>

 

 

?/p>

3

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p>

?

4

 

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p>

 

 

 



ļ׺.doc޸Ϊ.docĶ

  • 2014갲ҵλԣ֪ʶÿһο(2014.04.23)
  • ڼΧȫרʩ - ͼ
  • 110KVվҪ豸13.1
  • Ӣѧʷѡ ϰҪܽҪ
  • 2008ꡰҰѧӪѧ()
  • ϲ֪ʶ(˽̰)
  • ͨԭϰCH8
  • ϰ⼰
  • ڰ˽ɾ弰ɾ
  • ѧӾۿ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