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p>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p>

 

一、原?/p>

 

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p>

 

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p>

 

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p>

 

社会阶级:“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p>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

、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

核心:仁(仁者爱?/p>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礼(维护周?/p>

 

克己复礼

 

?/p>

贱有?/p>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p>

 

(2)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

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

.孟子(战国?/p>

 

(1)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p>

 

(2)

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p>

 

(3)

伦理观:性本?/p>

 

(4)

道德规范:仁义礼?/p>

 

(5)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p>

 

(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p>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p>

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p>

 

3

、荀子(战国?/p>

----

现实主义代表

 

(1)

君舟民水

 

(2)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

 

(3)

人性恶

----

礼法并用

 

三、道?/p>

-----

老庄之学

 

1

、老子(春秋、老聃?/p>

 

?/p>

1

)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p>

2

)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p>

 

?/p>

3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p>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p>

 

一、原?/p>

 

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p>

 

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p>

 

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p>

 

社会阶级:“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p>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

、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

核心:仁(仁者爱?/p>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礼(维护周?/p>

 

克己复礼

 

?/p>

贱有?/p>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p>

 

(2)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

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

.孟子(战国?/p>

 

(1)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p>

 

(2)

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p>

 

(3)

伦理观:性本?/p>

 

(4)

道德规范:仁义礼?/p>

 

(5)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p>

 

(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p>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p>

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p>

 

3

、荀子(战国?/p>

----

现实主义代表

 

(1)

君舟民水

 

(2)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

 

(3)

人性恶

----

礼法并用

 

三、道?/p>

-----

老庄之学

 

1

、老子(春秋、老聃?/p>

 

?/p>

1

)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p>

2

)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p>

 

?/p>

3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p>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p>

 

一、原?/p>

 

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p>

 

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p>

 

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p>

 

社会阶级:“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p>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

、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

核心:仁(仁者爱?/p>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礼(维护周?/p>

 

克己复礼

 

?/p>

贱有?/p>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p>

 

(2)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

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

.孟子(战国?/p>

 

(1)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p>

 

(2)

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p>

 

(3)

伦理观:性本?/p>

 

(4)

道德规范:仁义礼?/p>

 

(5)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p>

 

(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p>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p>

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p>

 

3

、荀子(战国?/p>

----

现实主义代表

 

(1)

君舟民水

 

(2)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

 

(3)

人性恶

----

礼法并用

 

三、道?/p>

-----

老庄之学

 

1

、老子(春秋、老聃?/p>

 

?/p>

1

)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p>

2

)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p>

 

?/p>

3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Ͼλ">
Ͼλ
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p>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p>

 

一、原?/p>

 

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p>

 

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p>

 

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p>

 

社会阶级:“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p>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

、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

核心:仁(仁者爱?/p>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礼(维护周?/p>

 

克己复礼

 

?/p>

贱有?/p>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p>

 

(2)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

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

.孟子(战国?/p>

 

(1)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p>

 

(2)

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p>

 

(3)

伦理观:性本?/p>

 

(4)

道德规范:仁义礼?/p>

 

(5)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p>

 

(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p>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p>

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p>

 

3

、荀子(战国?/p>

----

现实主义代表

 

(1)

君舟民水

 

(2)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

 

(3)

人性恶

----

礼法并用

 

三、道?/p>

-----

老庄之学

 

1

、老子(春秋、老聃?/p>

 

?/p>

1

)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p>

2

)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p>

 

?/p>

3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ļ׺.doc޸Ϊ.docĶ

  • ȽԿΪҺΪĵҵ˼-ĵ
  • ԰۸칤ʩ֯Ʒ
  • ξѧҵ()
  • Կ缼ʼ
  • (°)2000Сˮҵ
  • ()ʵָ2.
  • ˽̰꼶ѧ²10Ծ(Ԫĩ)
  • 5ٴ·
  • 塿XX͵豸ʵִз
  • 鸴ϰ⼰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