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p>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p>
______
?/p>
______
”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p>
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p>
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
子这样说的依据是?/p>
______
?/p>
______
”?/p>
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p>
______
?/p>
______
”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p>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p>
端居咏怀
白居?/p>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p>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注】张翰:
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惊鵩鸟:贾谊曾作《鹏
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谏猎书?/p>
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p>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p>
B
.颔联的“鹏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p>
C
.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p>
D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p>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p>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p>
3
小题,共
36.0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p>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有异曲同,土之妙,说表现为各类文化丰富多彩?/p>
也意味着每一种文化要不断创新发展。文化创新不同于熊彼特意义上的科技变革的迭?/p>
“破坏”,也不会是一个创新代替彧贬抑另一个创新。每一个文化。意丈上的创新都?/p>
一次人类创造力的礼赞和丰富?/p>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p>
俱进、推陈出新。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励精图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硬?/p>
力”大国强国,但文化意义上的“软实力”尚不足以匹配这样的国际性大国强国。中?/p>
民族的伟大崛起亟待更加自信而有活力的文化价值支撑,需要不断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要,需要凝聚全球华人的价值共识,需要参与国际文明对话,需要为全人?/p>
贡献文艺创造力。文化创新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p>
文化创新要有文化传承的担当。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基本价值、生活方?/p>
及发展模式感同身受的热爱与关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创新。文艺创作上所谓“民
族即世界”的共识背景就是上述理念的形象表述。中国的文艺发展,当务之急,是要?/p>
续文脉,树立中国文艺精神,以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智慧与情怀,讲好已经发生和正在?/p>
行的中国故事?/p>
文化创新要有文化实践的自觉。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特定人类共同体长期生活?/p>
沿袭积淀。曾经的文明盛绩固然是令人向往和骄傲的文化记忆,但文化从来都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