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李作?/p>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已?/p>
2012
?/p>
11
?/p>
16
日在厦门落下帷幕?/p>
32
?/p>
优秀教师在活动上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和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p>
2012
?/p>
12
?/p>
1
日下午,
来自各省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厦门会议的参会教师和执教教师以及其他小语界人士在北京
小学,对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得”与“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回?/p>
课堂,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也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p>
一、可贵的探索
(一)关注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p>
?/p>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p>
)明确提出“语?/p>
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p>
实践性课程?/p>
?/p>
这对于纠正与改变以往在教学中重内
容理解分析、轻语言表达运用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观摩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凸显了这一
教学理念,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p>
一是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变“讲内容”为“学语言?/p>
。在此次展示的观摩课上,我们?/p>
明显感受到教师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关注。教学没有停留在以往单一的分析思想内容、体会作
品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上,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在咬文嚼字中体会语言表达?/p>
特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中均可以看到关注与强调标点符号的用处,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
效果,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做法?/p>
如六年级《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学:在学生了解到姥姥剪纸技术高超——堪称“神”之
后,教师没有停留在这一内容层面的教学上,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p>
技术高超,是怎样写的?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嗬?/p>
”以及“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p>
两处关键语句,体会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两种写法;抓住“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p>
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体会民俗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p>
二是注重表达方法的学习,变“只感悟”为“学表达?/p>
。教学中“学习表达”的意识普遍
增强了,
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例?/p>
基本能根据课文特点,
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表达特点,
并安排不同形式的课堂练笔,或写感悟,或写想象,或仿写等。教学中空泛议论少了,动?/p>
实践多了?/p>
“泛人文”少了,语文味浓了?/p>
《杨氏之子》一课中,在感受到杨氏之子的善听、妙答、反应快、机智之后,教师设计
语言运用情景——若是来访的是李君平、黄君平,想想杨氏之子又会如何作答?并出示练?/p>
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运用?/p>
李指以示儿日?/p>
“此为君家果?/p>
?/p>
儿应声答日:
“未闻李子乃夫子家果?/p>
?/p>
黄指以示儿日?/p>
“此为君家果?/p>
?/p>
儿应声答日:
“未闻黄鹂乃夫子家禽?/p>
?/p>
学生笔随心动,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兴趣盎然投入到练笔中,既活化了语言,训练了
表达,又促进了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与积累?/p>
(二)关注语文能力的“培植点”——科学指导学习方?/p>
重学法。教师们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和点拨,变“学课文”为“学阅读?/p>
。如?/p>
教学中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理解词句、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特点的方法,朗读?/p>
默读?/p>
浏览等的阅读方法?/p>
有的课还重视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p>
在关键词句的研读中设疑,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p>
如五年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p>
一课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非常突出:
第一步,
引导学生从“单元导读”中提炼出本组文章阅读学习的思路——知内容、识风情、品语言?/p>
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采取“合并自然段”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第三步,抓住“花团锦簇?/p>
“姹紫嫣红”等词句引导学生比较、想象,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感受“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