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城子
?/p>
十年生死两茫茫》教?/p>
主讲人:
张玉
教学目标?/p>
1.
了解写这首诗的背?/p>
?/p>
2.
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
学用诗歌的表现手?/p>
教学手段?/p>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p>
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p>
(豪
放?/p>
豁达、才华横溢)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p>
,来体会他性格
中的另一面:多情?/p>
二、题?/p>
《江
?/p>
?/p>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
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p>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
婚。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
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p>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p>
良缘,红颜薄命,王弗
26
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p>
苏轼
21
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p>
1075
年)因与王安?/p>
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
40
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
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
写下《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
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p>
三、品读与探讨?/p>
1
、内容讲?/p>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
?/p>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
之感?/p>
“两茫茫?/p>
,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p>
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
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p>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
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p>
“不思量?/p>
自难忘”是否矛盾?
“不思量,自难忘?/p>
?/p>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p>
“不?/p>
初看自相矛盾?/p>
仔细领会?/p>
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p>
说不思量?/p>
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
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p>
(李清照《一剪梅?/p>
)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p>
?/p>
?/p>
2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
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p>
“话凄凉”?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呀?/p>
教师补充?/p>
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p>
,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
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p>
多么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
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p>
?/p>
3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
请想象苏轼“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找一些词句来概括其特点?/p>
一个老者、饱经风霜、灰
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p>
小结:一个老者,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十年的奔波劳碌?/p>
辛劳坎坷,让满腔豪情的苏轼灰尘满面、鬓角如霜,而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岁,一个正成熟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