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世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的终结
电影《黑客帝国》中,强大的机器创造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世界
Matrix
中,用数
字编码出人类认知范围内的所有事物,
形成了一个数字宇宙。人类在睡眠的状态下生活
在这个虚拟世界,
但是却根本不自知?/p>
这个虚拟世界是严格按照人类的现实世界仿照?/p>
成的?/p>
是近乎完美的存在?/p>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难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数字的虚拟
世界里?/p>
但是这套模拟的系统太过于复杂,以至于有一部分人能够觉察到其中的微妙差
别从而觉醒,
并创造了
Zion
?/p>
电影?/p>
Zion
是人类现实世界最后的存在?/p>
是人类对抗机?/p>
的最后基地?/p>
但是?/p>
这个
Zion
就真的存在吗?就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吗?谁又能确保这个
Zion
不会是更高智能设计的一?/p>
Matrix
呢?是一个比原来母体的升级版本呢?/p>
那么?/p>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真实存在吗?什么又是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真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p>
关于世界的本原,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等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争论?/p>
休、历久弥新的。按照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p>
的世界观?/p>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统一于物质,
精神或意志只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是人类大脑对物
质的反映或改造。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应该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世界,?/p>
物主义者对物质的定义是?/p>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p>
。对
于意志或者是精神?/p>
唯物主义认为意志对于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
但是不能?/p>
离物质而存在。这样唯物主义就有了很好的自洽性,并且能够很圆满的解释人们所看到
的现实世界,因而为很多人所接受。实际上,在马克思以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唯物?/p>
义的?/p>
与唯物主义相对的是唯心主义?/p>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或现实如
同精神或意志?/p>
都是根本的存在?/p>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p>
意志的第一性,
即认为物质是依赖世界而存在的。唯心主义的历史比较久远。唯心主义又可以分为主观
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意志当作世界的本原,当?/p>
第一性,认为完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的产物,没有“我”则?/p>
有整个世界。客观唯心主义也认同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p>
某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历史上关于唯心
主义的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记载于《六祖坛经》里的一段公案。在六祖慧能的讲经会上,
风吹动经幡。一个僧人说,风动;一个僧人说,幡动。两人争论不已。禅宗六祖慧能法
师站出来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同唯物主义一样,唯心主义?/p>
有着良好的自洽性,
但是唯心主义往往需要作进一步的深思才能完成这种自洽,与人?/p>
的直观世界相容度不如唯物主义高,而不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p>
纯粹的从抽象理论上来探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容易掉书袋,
反而容易让?/p>
己掉进思想的漩涡。在我看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实质上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p>
只是二者思考出发点的差异而造成的,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唯物主义和绝对的唯心主义?/p>
唯心主义是从自我出发,强调“我”作为独立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唯物主义是将个体?/p>
于整体下,侧重从世界范围内思考。在理论层面二者似乎是不可兼容的,但至于某一?/p>
体事件,
二者只是关注的侧重点不同?/p>
唯心主义只是突出了或者是强调了人的思想的重
要作用,
或者说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或者是范围内的决定作用?/p>
唯物主义则是强调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