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p>
9
?/p>
18
日正式发布的钢焊缝超声检测国家标?/p>
GB/T 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p>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2014
?/p>
6
?/p>
1
日实施。而旧的国家标准为
GB/T
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p>
?/p>
1989
?/p>
5
?/p>
8
日发布,
1990
?/p>
1
?/p>
1
日实施。新老标准交替的周期?/p>
24
年?/p>
旧标?/p>
GB/T 11345-1989
是包括检测技术和评定等级方法两部分,而这次更新的标准与国
际接轨:把检测技术和评定等级方法分开,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标准。实际上
GB/T
11345-2013
里面是不包含评定等级的详细内容,而是需要引?/p>
GB/T 29712-2013
《焊?/p>
无损检?/p>
超声检?/p>
验收等级?/p>
?/p>
如果有规定要求检测方对缺欠的显示特征进行评定?/p>
则需
要引?/p>
GB/T 29711-2013
《焊缝无损检?/p>
超声检?/p>
焊缝中的显示特征?/p>
为什么国际标准要把检测技术和评定等级方法分开?/p>
标准模块化,有利于检测技术和评定
方法两部分的独立更新?/p>
检测技术标准和评定方法标准分开后,
有需要的话,
可以单独更新
其中任何一个标准?/p>
下面是关?/p>
GB/T 11345
新老标准的部分差异?/p>
总体而言?/p>
GB/T 11345-1989
的许多模糊地带都?/p>
GB/T 11345-2013
被明确了,例如,?/p>
标准要求检测面的粗糙度不应超过
6.3μm
,但是我们不可能去实测粗糙度。而新标准要求?/p>
探头和工件的接触间隙不应超过
0.5mm
,这样一线检测人员就知道如何判断检测面是否?/p>
合不平整度的要求了?/p>
在检测技术方面,
新标准的详细规定?/p>
减少了超声检测人员的随意性,
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
致性。同时标准的用语也变得严谨了,举个例子,
GB/T 11345-1989
会把焊缝里的不连?/p>
性称?/p>
?/p>
缺陷
?/p>
,而新标准
GB/T 11345-2013
则采用一个中性词:缺?/p>
?/p>
一?/p>
GB/T 11345-2013
会规定工件检测时温度?/p>
0~60
℃?/p>

纯铁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GB/T 11345-2013
是基于横波声速为
?/p>
3255±
30
?/p>
m/s
的钢材而设立的?/p>
因此需要控制工?/p>
温度?/p>
同时标准还明确提出:
每次检测前应设定时基线和灵敏度?/p>
并考虑温度的影响?/p>
时基线和?/p>
敏度设定时的温度与焊缝检测时的温度之差不应超?/p>
15
℃,其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声速变?/p>
太大,影响定位精度?/p>
超声波在钢传播的声速和探头折射角一般都在特定温度下测定的?/p>
实际工作中,
工件温度?/p>
随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
当温度降低时?/p>
超声波在钢中的声速会上升?/p>
一方面会造成?/p>
陷定位产生误差,另一方面会造成探头折射角下降?/p>
因此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后?/p>
我们必须对超声检测仪器和探头的参数重新校正,
保证?/p>
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关于工件温度的规定?/p>
GB/T 11345-1989
是完全没有提及的,?/p>
GB/T 11345-2013
控制了一个影响焊缝超声检测的客观因素?/p>
实际上,我们常用的工业耦合剂为浆糊,工件温度太低容易结冰;温度太高容易蒸发?/p>
二、取消探?/p>
K
值的说法
探头
K
?/p>
=tanθ
?/p>
θ
为探头折射角?/p>
这只是中国人的提法?/p>
外国人是不用
K
值来描述探头?/p>
折射?/p>
。此举完全就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规范超声检测术语的使用?/p>
GB/T 11345-2013
规定当用横波且超声波需要从底面反射时,探头折射角在
35°
~70°
之间?/p>
换算?/p>
K
值为
0.7~2.7
?/p>
如果检测等级要求只需
1
个角度的斜探头检测,
而且探头移动区宽
度为
1.25P
时,这时候意味着
K
值在
0.7~2.7
以外的探头都不能使用了,例如
K3
探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