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心理?/p>

 

 

1.

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p>

教育任务

不同?/p>

教育对象不同?/p>

社会职能不同?/p>

?/p>

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p>

 

2.

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p>

?/p>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主要作用?/p>

?/p>

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助于进?/p>

教育教学改革?/p>

 

3.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理论?/p>

系实际的原则?/p>

4

教育性原则?/p>

 

4.

教师的多重角色:

1

知识传播者、学?/p>

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

父母长者?/p>

朋友和管理员?/p>

3

榜样和模范公民;

4

?/p>

生灵魂的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p>

 

5.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p>

1

教师领导?/p>

式对学生的影响;

2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p>

响;

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p>

4

教师?/p>

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p>

(

有声的言?/p>

,

?/p>

声的身教

)

?/p>

 

6.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

角色

认知阶段?/p>

2

角色认同阶段?/p>

3

角色信念

阶段?/p>

 

7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p>

?/p>

1

影响

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

影响教师?/p>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p>

3

?/p>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p>

 

8.

?/p>

学反思的方法?/p>

反思日记?/p>

详细描述?/p>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

 

9.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p>

?/p>

1.

计划性与准备

?/p>

2.

课堂教学的组织?/p>

3.

教材呈现的水

平与意识

4.

沟通?/p>

5.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

?/p>

6.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p>

7.

职业发展性?/p>

 

10.

教学监控能力的特?/p>

1

能动?/p>

2

普遍

?/p>

3

有效性?/p>

 

11.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1.

从他控到

自控

2.

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

?/p>

感性逐渐增强

4.

迁移性逐渐提高?/p>

迁移?/p>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p>

一个重要标志?/p>

 

12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

善于因势?/p>

?/p>

2.

善于随机应变

3.

善于对症下药

4.

?/p>

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p>

 

 

13.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p>

1

要有坦荡

的胸怀?/p>

实事求是的态度

2

正确认识和合

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

?/p>

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p>

 

14.

师爱的特?/p>

:对象性、原则性、广?/p>

?/p>

 

师爱的心理功?/p>

1

激励功?/p>

2

感化?/p>

?/p>

3

调节功能

4

榜样功能?/p>

 

15.

师爱的表现形式:

1

关怀和爱护学?/p>

2

尊重和信任学?/p>

3

同情和理解学?/p>

4

热情

期望与严格要求?/p>

 

16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

一、学习内

容上的特点:

1

专业化程度较高,

职业?/p>

向性较?/p>

2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

?/p>

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

性和争议性?/p>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

自学方式日益

占有重要地位

2

学习的独立性?/p>

批判性和

自觉性不断增?/p>

3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p>

外学习相结合?/p>

 

 

17.

布鲁?/p>

(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p>

结构?/p>

奥苏伯尔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p>

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p>

又根据学?/p>

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

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

并认为学?/p>

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p>

加涅

?/p>

信息加工学习论及信息流?/p>

建构主义

是学

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p>

的进一步发?/p>

.

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p>

点:

1

知识?/p>

2

学习?/p>

3

学生?/p>

. 

18

动机有三种功能:

1

激活功?/p>

2

指向

功能

3

强化功能?/p>

 

19.

学习驱力

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1

认知

内驱?/p>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

交往内驱

力?/p>

 

 

20.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

1

学习动机

的多元?/p>

2

学习动机的间接?/p>

3

学习动机

的社会?/p>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p>

 

☆☆

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p>

?/p>

,

实施启发式教?/p>

2

根据作业难度

,

恰当

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

妥善

进行奖惩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

,

妥善组织

学习竞赛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

促使学生

继续努力?/p>

 

21.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p>

?/p>

1

学习对象?/p>

共同因素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p>

3

认知

技能与策略

4

定时的作用?/p>

 

☆☆

2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p>

学习迁移?/p>

(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

?/p>

?/p>

1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

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

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p>

?/p>

立系统?/p>

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p>

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p>

2

科学精选教?/p>

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p>

应把

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

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p>

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p>

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p>

 

基本标准就是?/p>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p>

4

?/p>

效设计教学程?/p>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p>

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p>

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

?/p>

为教材的主干?/p>

5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p>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

它可以对?/p>

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

移?/p>

 

 

☆☆

23.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p>

的条?/p>

?/p>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p>

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模

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

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p>

直观)的结合?/p>

2

运用感知规律,突?/p>

直观对象的特点?/p>

运用

强度律?/p>

差异律?/p>

活动律?/p>

组合?/p>

等感知规律,

强度律指

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p>

轻重

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p>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p>

3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p>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p>

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p>

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p>

观察后要?/p>

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p>

报告?/p>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p>

 

☆☆

24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

?/p>

?/p>

?/p>

1

)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p>

各个方面?/p>

各种

属性或各种特征?/p>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p>

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p>

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形成一个整体?/p>

?/p>

2

)比较。比较是

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p>

确定它们

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p>

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

础?/p>

?/p>

3

)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

较的基础上,

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p>

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p>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

础上,

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

质的要素?/p>

结合成为概念?/p>

法则与思想?/p>

 

25.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p>

?/p>

?/p>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A

正例?/p>

称肯定例证,

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p>

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

反例又称

否定例证?/p>

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

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

的例?/p>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p>

△变?/p>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p>

就是

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

面的变化?/p>

3

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

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p>

4

启发学生?/p>

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p>

 

 

26.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p>

1

逻辑记忆

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

(敏

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

全面发展?/p>

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

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p>

3

掌握各种有效

的记忆方?/p>

. 

☆☆

27

合理复习,防止遗?/p>

 

 

1

复习时机要得当?/p>

遵循

“及时复习?/p>

?/p>

“间隔复习”的原则?/p>

2

复习的方法要

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p>

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

阅读?/p>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

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

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

采用部分?/p>

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

?/p>

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

短,

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p>

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p>

3

?/p>

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p>

“过渡学

习?/p>

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

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p>

学习

的熟练程度达?/p>

150%

时,记忆效果最

好?/p>

 

28.

心智技能的特点?/p>

1.

区别于程序性知

?/p>

,

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p>

2.

区别?/p>

操作技?/p>

,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p>

,

内在?/p>

和减缩性?/p>

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助于内

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p>

 

29.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p>

1

激发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p>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p>

独立性与概括?/p>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

征,

正确使用言语?/p>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

求外?/p>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

的个别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

客观条件?/p>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p>

以求最大限

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p>

 

☆☆

30.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p>

:

1

?/p>

关的知识经验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问题

情境

4

酝酿效应

5

原型启发

6

情绪和动

机状?/p>

 

 

 

 

 

 

31.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p>

:

1

?/p>

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增强学生参与解?/p>

问题活动的动机)

2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

定问?/p>

3

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p>

4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p>

5

评价每个

假设的优缺点

6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

?/p>

7

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p>

 

3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p>

?/p>

1.

创设有利

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创造容忍标新立

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p>

2

创造性?/p>

维训练的头脑风暴?/p>

(在集体解决问题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p>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p>

案)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p>

(运

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

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p>

?/p>

 

33.

自我意识的结?/p>

:

1

从形式上看,?/p>

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知)

、自?/p>

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p>

。自

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p>

要的方面?/p>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p>

方面?/p>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

中最主要的方面?/p>

2

从内容上看,自我

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p>

社会自我和心

理自我?/p>

3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

现实自我、投射自?/p>

(个体想像中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p>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

感)和理想自我?/p>

 

☆☆

52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p>

何进行自我教育)

1

全面认识自我?/p>

(1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

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

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

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

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

积极?/p>

纳自?/p>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

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p>

是否悦纳自己

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

核心?/p>

?/p>

3

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p>

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p>

。自我完

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p>

悦纳自我的基础

上,

自觉规划行为目标?/p>

主动调节自身

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

使个性全

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p>

 

 

 

53.

态度的结构:知、情(核心)

、意?/p>

品德的心理结?/p>

:道德认识(核心?/p>

?/p>

道德情感、道德行?/p>

 

54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

1遵?/p>

?/p>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p>

从众和服

众?/p>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p>

被动

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p>

2认?/p>

?/p>

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p>

认同?/p>

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p>

主动性和稳定?/p>

等特点?/p>

3内?/p>

?/p>

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

成.

 

55.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p>

件: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p>

定阶?/p>

 

 

56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交互性、和

会交换?/p>

自我价值保护?/p>

情景控制原则

 

5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p>

?/p>

?/p>

1

交往愿望的迫切?/p>

2

交往内容?/p>

丰富?/p>

3

交往系统的开放?/p>

4

交往观念

的自主性?/p>

 

58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p>

:1交互性原

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

则4情境控制原则?/p>

 

☆☆

59.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如?/p>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人际?/p>

系的建立?/p>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p>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

最?/p>

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

交往③移情?/p>

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用别人的眼睛

来看这个世界?/p>

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p>

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

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p>

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p>

 

6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

1

能够从心

理上正确认识自己?/p>

接纳自己

2

能够较好

地适应现实环境

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p>

4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地协调

与控制情?/p>

5

合理的行为,

行为方式与年

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p>

6

具有完整?/p>

一的人格品质?/p>

 

6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p>

:1以讲

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

通过心理卫生课,

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

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p>

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

理恋?/p>

挫折?/p>

 

 

☆☆

62.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p>

(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p>

?/p>

1

帮助学生?/p>

解自我?/p>

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p>

3

?/p>

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p>

4

帮助

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63.

教学测验

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

分:

①常模参照测?/p>

(如排名?/p>

②标准参

照测?/p>

(如

60

分就算通过?/p>

?/p>

2根据教?/p>

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

①准备?/p>

测验

(如摸底测验?/p>

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

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

.3根据

测验的来源划分:

①标准化学绩测验

(如

资格考试?/p>

中考?/p>

高考)

②教师自编测验?/p>

 

 

教育?/p>

 

☆☆

1.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

主要体现

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p>

政治体制及政?/p>

纲领的制约,

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p>

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p>

 

(一?/p>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p>

(

?/p>

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p>

的性质

) 

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p>

?/p>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p>

4

政治?/p>

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p>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p>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p>

2

培养?/p>

治?/p>

法律等专门人?/p>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p>

(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

核心

) 

☆☆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

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p>

并促进经济的?/p>

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p>

(一?/p>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p>

1

经济

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

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p>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p>

速度和规?/p>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p>

等教育的结构?/p>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p>

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p>

1

)斯?/p>

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

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p>

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p>

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30%

?/p>

?/p>

2

?/p>

舒尔茨的研究?/p>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p>

推算

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p>

?/p>

33%

?/p>

?/p>

3

)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p>

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

计算出教育对国民

收入增长率的贡献?/p>

35%

?/p>

2

高等教育?/p>

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p>

3

高等教育?/p>

以提高人们的收入?/p>

 

☆☆

3.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p>

?/p>

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

“四次教育大?/p>

命?/p>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p>

到专门的机构?/p>

第二次,

将书写文字作?/p>

教育工具?/p>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使教?/p>

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p>

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p>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p>

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p>

(二?/p>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

1

高等教育

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

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p>

?/p>

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

4.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

(一)文

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内?/p>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p>

着高等教育的实?/p>

 

3

文化传统影响着?/p>

等教育特色的形成?/p>

(二)高等教育的?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心理?/p>

 

 

1.

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p>

教育任务

不同?/p>

教育对象不同?/p>

社会职能不同?/p>

?/p>

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p>

 

2.

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p>

?/p>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主要作用?/p>

?/p>

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助于进?/p>

教育教学改革?/p>

 

3.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理论?/p>

系实际的原则?/p>

4

教育性原则?/p>

 

4.

教师的多重角色:

1

知识传播者、学?/p>

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

父母长者?/p>

朋友和管理员?/p>

3

榜样和模范公民;

4

?/p>

生灵魂的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p>

 

5.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p>

1

教师领导?/p>

式对学生的影响;

2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p>

响;

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p>

4

教师?/p>

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p>

(

有声的言?/p>

,

?/p>

声的身教

)

?/p>

 

6.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

角色

认知阶段?/p>

2

角色认同阶段?/p>

3

角色信念

阶段?/p>

 

7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p>

?/p>

1

影响

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

影响教师?/p>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p>

3

?/p>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p>

 

8.

?/p>

学反思的方法?/p>

反思日记?/p>

详细描述?/p>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

 

9.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p>

?/p>

1.

计划性与准备

?/p>

2.

课堂教学的组织?/p>

3.

教材呈现的水

平与意识

4.

沟通?/p>

5.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

?/p>

6.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p>

7.

职业发展性?/p>

 

10.

教学监控能力的特?/p>

1

能动?/p>

2

普遍

?/p>

3

有效性?/p>

 

11.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1.

从他控到

自控

2.

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

?/p>

感性逐渐增强

4.

迁移性逐渐提高?/p>

迁移?/p>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p>

一个重要标志?/p>

 

12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

善于因势?/p>

?/p>

2.

善于随机应变

3.

善于对症下药

4.

?/p>

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p>

 

 

13.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p>

1

要有坦荡

的胸怀?/p>

实事求是的态度

2

正确认识和合

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

?/p>

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p>

 

14.

师爱的特?/p>

:对象性、原则性、广?/p>

?/p>

 

师爱的心理功?/p>

1

激励功?/p>

2

感化?/p>

?/p>

3

调节功能

4

榜样功能?/p>

 

15.

师爱的表现形式:

1

关怀和爱护学?/p>

2

尊重和信任学?/p>

3

同情和理解学?/p>

4

热情

期望与严格要求?/p>

 

16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

一、学习内

容上的特点:

1

专业化程度较高,

职业?/p>

向性较?/p>

2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

?/p>

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

性和争议性?/p>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

自学方式日益

占有重要地位

2

学习的独立性?/p>

批判性和

自觉性不断增?/p>

3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p>

外学习相结合?/p>

 

 

17.

布鲁?/p>

(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p>

结构?/p>

奥苏伯尔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p>

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p>

又根据学?/p>

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

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

并认为学?/p>

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p>

加涅

?/p>

信息加工学习论及信息流?/p>

建构主义

是学

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p>

的进一步发?/p>

.

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p>

点:

1

知识?/p>

2

学习?/p>

3

学生?/p>

. 

18

动机有三种功能:

1

激活功?/p>

2

指向

功能

3

强化功能?/p>

 

19.

学习驱力

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1

认知

内驱?/p>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

交往内驱

力?/p>

 

 

20.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

1

学习动机

的多元?/p>

2

学习动机的间接?/p>

3

学习动机

的社会?/p>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p>

 

☆☆

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p>

?/p>

,

实施启发式教?/p>

2

根据作业难度

,

恰当

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

妥善

进行奖惩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

,

妥善组织

学习竞赛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

促使学生

继续努力?/p>

 

21.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p>

?/p>

1

学习对象?/p>

共同因素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p>

3

认知

技能与策略

4

定时的作用?/p>

 

☆☆

2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p>

学习迁移?/p>

(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

?/p>

?/p>

1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

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

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p>

?/p>

立系统?/p>

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p>

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p>

2

科学精选教?/p>

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p>

应把

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

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p>

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p>

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p>

 

基本标准就是?/p>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p>

4

?/p>

效设计教学程?/p>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p>

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p>

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

?/p>

为教材的主干?/p>

5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p>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

它可以对?/p>

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

移?/p>

 

 

☆☆

23.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p>

的条?/p>

?/p>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p>

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模

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

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p>

直观)的结合?/p>

2

运用感知规律,突?/p>

直观对象的特点?/p>

运用

强度律?/p>

差异律?/p>

活动律?/p>

组合?/p>

等感知规律,

强度律指

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p>

轻重

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p>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p>

3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p>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p>

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p>

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p>

观察后要?/p>

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p>

报告?/p>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p>

 

☆☆

24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

?/p>

?/p>

?/p>

1

)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p>

各个方面?/p>

各种

属性或各种特征?/p>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p>

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p>

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形成一个整体?/p>

?/p>

2

)比较。比较是

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p>

确定它们

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p>

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

础?/p>

?/p>

3

)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

较的基础上,

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p>

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p>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

础上,

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

质的要素?/p>

结合成为概念?/p>

法则与思想?/p>

 

25.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p>

?/p>

?/p>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A

正例?/p>

称肯定例证,

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p>

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

反例又称

否定例证?/p>

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

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

的例?/p>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p>

△变?/p>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p>

就是

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

面的变化?/p>

3

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

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p>

4

启发学生?/p>

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p>

 

 

26.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p>

1

逻辑记忆

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

(敏

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

全面发展?/p>

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

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p>

3

掌握各种有效

的记忆方?/p>

. 

☆☆

27

合理复习,防止遗?/p>

 

 

1

复习时机要得当?/p>

遵循

“及时复习?/p>

?/p>

“间隔复习”的原则?/p>

2

复习的方法要

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p>

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

阅读?/p>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

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

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

采用部分?/p>

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

?/p>

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

短,

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p>

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p>

3

?/p>

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p>

“过渡学

习?/p>

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

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p>

学习

的熟练程度达?/p>

150%

时,记忆效果最

好?/p>

 

28.

心智技能的特点?/p>

1.

区别于程序性知

?/p>

,

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p>

2.

区别?/p>

操作技?/p>

,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p>

,

内在?/p>

和减缩性?/p>

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助于内

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p>

 

29.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p>

1

激发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p>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p>

独立性与概括?/p>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

征,

正确使用言语?/p>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

求外?/p>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

的个别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

客观条件?/p>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p>

以求最大限

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p>

 

☆☆

30.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p>

:

1

?/p>

关的知识经验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问题

情境

4

酝酿效应

5

原型启发

6

情绪和动

机状?/p>

 

 

 

 

 

 

31.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p>

:

1

?/p>

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增强学生参与解?/p>

问题活动的动机)

2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

定问?/p>

3

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p>

4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p>

5

评价每个

假设的优缺点

6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

?/p>

7

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p>

 

3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p>

?/p>

1.

创设有利

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创造容忍标新立

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p>

2

创造性?/p>

维训练的头脑风暴?/p>

(在集体解决问题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p>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p>

案)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p>

(运

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

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p>

?/p>

 

33.

自我意识的结?/p>

:

1

从形式上看,?/p>

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知)

、自?/p>

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p>

。自

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p>

要的方面?/p>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p>

方面?/p>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

中最主要的方面?/p>

2

从内容上看,自我

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p>

社会自我和心

理自我?/p>

3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

现实自我、投射自?/p>

(个体想像中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p>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

感)和理想自我?/p>

 

☆☆

52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p>

何进行自我教育)

1

全面认识自我?/p>

(1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

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

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

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

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

积极?/p>

纳自?/p>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

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p>

是否悦纳自己

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

核心?/p>

?/p>

3

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p>

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p>

。自我完

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p>

悦纳自我的基础

上,

自觉规划行为目标?/p>

主动调节自身

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

使个性全

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p>

 

 

 

53.

态度的结构:知、情(核心)

、意?/p>

品德的心理结?/p>

:道德认识(核心?/p>

?/p>

道德情感、道德行?/p>

 

54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

1遵?/p>

?/p>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p>

从众和服

众?/p>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p>

被动

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p>

2认?/p>

?/p>

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p>

认同?/p>

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p>

主动性和稳定?/p>

等特点?/p>

3内?/p>

?/p>

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

成.

 

55.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p>

件: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p>

定阶?/p>

 

 

56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交互性、和

会交换?/p>

自我价值保护?/p>

情景控制原则

 

5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p>

?/p>

?/p>

1

交往愿望的迫切?/p>

2

交往内容?/p>

丰富?/p>

3

交往系统的开放?/p>

4

交往观念

的自主性?/p>

 

58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p>

:1交互性原

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

则4情境控制原则?/p>

 

☆☆

59.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如?/p>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人际?/p>

系的建立?/p>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p>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

最?/p>

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

交往③移情?/p>

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用别人的眼睛

来看这个世界?/p>

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p>

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

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p>

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p>

 

6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

1

能够从心

理上正确认识自己?/p>

接纳自己

2

能够较好

地适应现实环境

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p>

4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地协调

与控制情?/p>

5

合理的行为,

行为方式与年

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p>

6

具有完整?/p>

一的人格品质?/p>

 

6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p>

:1以讲

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

通过心理卫生课,

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

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p>

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

理恋?/p>

挫折?/p>

 

 

☆☆

62.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p>

(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p>

?/p>

1

帮助学生?/p>

解自我?/p>

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p>

3

?/p>

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p>

4

帮助

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63.

教学测验

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

分:

①常模参照测?/p>

(如排名?/p>

②标准参

照测?/p>

(如

60

分就算通过?/p>

?/p>

2根据教?/p>

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

①准备?/p>

测验

(如摸底测验?/p>

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

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

.3根据

测验的来源划分:

①标准化学绩测验

(如

资格考试?/p>

中考?/p>

高考)

②教师自编测验?/p>

 

 

教育?/p>

 

☆☆

1.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

主要体现

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p>

政治体制及政?/p>

纲领的制约,

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p>

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p>

 

(一?/p>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p>

(

?/p>

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p>

的性质

) 

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p>

?/p>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p>

4

政治?/p>

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p>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p>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p>

2

培养?/p>

治?/p>

法律等专门人?/p>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p>

(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

核心

) 

☆☆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

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p>

并促进经济的?/p>

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p>

(一?/p>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p>

1

经济

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

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p>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p>

速度和规?/p>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p>

等教育的结构?/p>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p>

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p>

1

)斯?/p>

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

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p>

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p>

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30%

?/p>

?/p>

2

?/p>

舒尔茨的研究?/p>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p>

推算

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p>

?/p>

33%

?/p>

?/p>

3

)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p>

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

计算出教育对国民

收入增长率的贡献?/p>

35%

?/p>

2

高等教育?/p>

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p>

3

高等教育?/p>

以提高人们的收入?/p>

 

☆☆

3.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p>

?/p>

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

“四次教育大?/p>

命?/p>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p>

到专门的机构?/p>

第二次,

将书写文字作?/p>

教育工具?/p>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使教?/p>

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p>

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p>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p>

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p>

(二?/p>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

1

高等教育

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

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p>

?/p>

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

4.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

(一)文

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内?/p>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p>

着高等教育的实?/p>

 

3

文化传统影响着?/p>

等教育特色的形成?/p>

(二)高等教育的?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心理?/p>

 

 

1.

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p>

教育任务

不同?/p>

教育对象不同?/p>

社会职能不同?/p>

?/p>

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p>

 

2.

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p>

?/p>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主要作用?/p>

?/p>

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助于进?/p>

教育教学改革?/p>

 

3.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理论?/p>

系实际的原则?/p>

4

教育性原则?/p>

 

4.

教师的多重角色:

1

知识传播者、学?/p>

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

父母长者?/p>

朋友和管理员?/p>

3

榜样和模范公民;

4

?/p>

生灵魂的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p>

 

5.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p>

1

教师领导?/p>

式对学生的影响;

2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p>

响;

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p>

4

教师?/p>

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p>

(

有声的言?/p>

,

?/p>

声的身教

)

?/p>

 

6.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

角色

认知阶段?/p>

2

角色认同阶段?/p>

3

角色信念

阶段?/p>

 

7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p>

?/p>

1

影响

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

影响教师?/p>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p>

3

?/p>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p>

 

8.

?/p>

学反思的方法?/p>

反思日记?/p>

详细描述?/p>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

 

9.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p>

?/p>

1.

计划性与准备

?/p>

2.

课堂教学的组织?/p>

3.

教材呈现的水

平与意识

4.

沟通?/p>

5.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

?/p>

6.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p>

7.

职业发展性?/p>

 

10.

教学监控能力的特?/p>

1

能动?/p>

2

普遍

?/p>

3

有效性?/p>

 

11.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1.

从他控到

自控

2.

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

?/p>

感性逐渐增强

4.

迁移性逐渐提高?/p>

迁移?/p>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p>

一个重要标志?/p>

 

12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

善于因势?/p>

?/p>

2.

善于随机应变

3.

善于对症下药

4.

?/p>

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p>

 

 

13.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p>

1

要有坦荡

的胸怀?/p>

实事求是的态度

2

正确认识和合

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

?/p>

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p>

 

14.

师爱的特?/p>

:对象性、原则性、广?/p>

?/p>

 

师爱的心理功?/p>

1

激励功?/p>

2

感化?/p>

?/p>

3

调节功能

4

榜样功能?/p>

 

15.

师爱的表现形式:

1

关怀和爱护学?/p>

2

尊重和信任学?/p>

3

同情和理解学?/p>

4

热情

期望与严格要求?/p>

 

16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

一、学习内

容上的特点:

1

专业化程度较高,

职业?/p>

向性较?/p>

2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

?/p>

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

性和争议性?/p>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

自学方式日益

占有重要地位

2

学习的独立性?/p>

批判性和

自觉性不断增?/p>

3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p>

外学习相结合?/p>

 

 

17.

布鲁?/p>

(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p>

结构?/p>

奥苏伯尔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p>

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p>

又根据学?/p>

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

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

并认为学?/p>

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p>

加涅

?/p>

信息加工学习论及信息流?/p>

建构主义

是学

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p>

的进一步发?/p>

.

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p>

点:

1

知识?/p>

2

学习?/p>

3

学生?/p>

. 

18

动机有三种功能:

1

激活功?/p>

2

指向

功能

3

强化功能?/p>

 

19.

学习驱力

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1

认知

内驱?/p>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

交往内驱

力?/p>

 

 

20.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

1

学习动机

的多元?/p>

2

学习动机的间接?/p>

3

学习动机

的社会?/p>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p>

 

☆☆

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p>

?/p>

,

实施启发式教?/p>

2

根据作业难度

,

恰当

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

妥善

进行奖惩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

,

妥善组织

学习竞赛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

促使学生

继续努力?/p>

 

21.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p>

?/p>

1

学习对象?/p>

共同因素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p>

3

认知

技能与策略

4

定时的作用?/p>

 

☆☆

2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p>

学习迁移?/p>

(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

?/p>

?/p>

1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

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

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p>

?/p>

立系统?/p>

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p>

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p>

2

科学精选教?/p>

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p>

应把

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

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p>

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p>

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p>

 

基本标准就是?/p>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p>

4

?/p>

效设计教学程?/p>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p>

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p>

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

?/p>

为教材的主干?/p>

5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p>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

它可以对?/p>

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

移?/p>

 

 

☆☆

23.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p>

的条?/p>

?/p>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p>

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模

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

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p>

直观)的结合?/p>

2

运用感知规律,突?/p>

直观对象的特点?/p>

运用

强度律?/p>

差异律?/p>

活动律?/p>

组合?/p>

等感知规律,

强度律指

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p>

轻重

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p>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p>

3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p>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p>

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p>

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p>

观察后要?/p>

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p>

报告?/p>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p>

 

☆☆

24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

?/p>

?/p>

?/p>

1

)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p>

各个方面?/p>

各种

属性或各种特征?/p>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p>

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p>

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形成一个整体?/p>

?/p>

2

)比较。比较是

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p>

确定它们

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p>

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

础?/p>

?/p>

3

)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

较的基础上,

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p>

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p>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

础上,

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

质的要素?/p>

结合成为概念?/p>

法则与思想?/p>

 

25.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p>

?/p>

?/p>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A

正例?/p>

称肯定例证,

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p>

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

反例又称

否定例证?/p>

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

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

的例?/p>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p>

△变?/p>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p>

就是

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

面的变化?/p>

3

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

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p>

4

启发学生?/p>

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p>

 

 

26.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p>

1

逻辑记忆

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

(敏

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

全面发展?/p>

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

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p>

3

掌握各种有效

的记忆方?/p>

. 

☆☆

27

合理复习,防止遗?/p>

 

 

1

复习时机要得当?/p>

遵循

“及时复习?/p>

?/p>

“间隔复习”的原则?/p>

2

复习的方法要

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p>

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

阅读?/p>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

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

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

采用部分?/p>

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

?/p>

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

短,

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p>

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p>

3

?/p>

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p>

“过渡学

习?/p>

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

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p>

学习

的熟练程度达?/p>

150%

时,记忆效果最

好?/p>

 

28.

心智技能的特点?/p>

1.

区别于程序性知

?/p>

,

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p>

2.

区别?/p>

操作技?/p>

,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p>

,

内在?/p>

和减缩性?/p>

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助于内

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p>

 

29.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p>

1

激发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p>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p>

独立性与概括?/p>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

征,

正确使用言语?/p>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

求外?/p>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

的个别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

客观条件?/p>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p>

以求最大限

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p>

 

☆☆

30.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p>

:

1

?/p>

关的知识经验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问题

情境

4

酝酿效应

5

原型启发

6

情绪和动

机状?/p>

 

 

 

 

 

 

31.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p>

:

1

?/p>

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增强学生参与解?/p>

问题活动的动机)

2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

定问?/p>

3

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p>

4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p>

5

评价每个

假设的优缺点

6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

?/p>

7

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p>

 

3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p>

?/p>

1.

创设有利

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创造容忍标新立

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p>

2

创造性?/p>

维训练的头脑风暴?/p>

(在集体解决问题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p>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p>

案)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p>

(运

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

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p>

?/p>

 

33.

自我意识的结?/p>

:

1

从形式上看,?/p>

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知)

、自?/p>

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p>

。自

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p>

要的方面?/p>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p>

方面?/p>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

中最主要的方面?/p>

2

从内容上看,自我

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p>

社会自我和心

理自我?/p>

3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

现实自我、投射自?/p>

(个体想像中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p>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

感)和理想自我?/p>

 

☆☆

52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p>

何进行自我教育)

1

全面认识自我?/p>

(1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

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

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

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

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

积极?/p>

纳自?/p>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

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p>

是否悦纳自己

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

核心?/p>

?/p>

3

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p>

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p>

。自我完

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p>

悦纳自我的基础

上,

自觉规划行为目标?/p>

主动调节自身

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

使个性全

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p>

 

 

 

53.

态度的结构:知、情(核心)

、意?/p>

品德的心理结?/p>

:道德认识(核心?/p>

?/p>

道德情感、道德行?/p>

 

54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

1遵?/p>

?/p>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p>

从众和服

众?/p>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p>

被动

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p>

2认?/p>

?/p>

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p>

认同?/p>

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p>

主动性和稳定?/p>

等特点?/p>

3内?/p>

?/p>

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

成.

 

55.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p>

件: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p>

定阶?/p>

 

 

56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交互性、和

会交换?/p>

自我价值保护?/p>

情景控制原则

 

5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p>

?/p>

?/p>

1

交往愿望的迫切?/p>

2

交往内容?/p>

丰富?/p>

3

交往系统的开放?/p>

4

交往观念

的自主性?/p>

 

58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p>

:1交互性原

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

则4情境控制原则?/p>

 

☆☆

59.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如?/p>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人际?/p>

系的建立?/p>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p>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

最?/p>

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

交往③移情?/p>

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用别人的眼睛

来看这个世界?/p>

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p>

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

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p>

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p>

 

6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

1

能够从心

理上正确认识自己?/p>

接纳自己

2

能够较好

地适应现实环境

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p>

4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地协调

与控制情?/p>

5

合理的行为,

行为方式与年

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p>

6

具有完整?/p>

一的人格品质?/p>

 

6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p>

:1以讲

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

通过心理卫生课,

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

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p>

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

理恋?/p>

挫折?/p>

 

 

☆☆

62.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p>

(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p>

?/p>

1

帮助学生?/p>

解自我?/p>

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p>

3

?/p>

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p>

4

帮助

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63.

教学测验

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

分:

①常模参照测?/p>

(如排名?/p>

②标准参

照测?/p>

(如

60

分就算通过?/p>

?/p>

2根据教?/p>

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

①准备?/p>

测验

(如摸底测验?/p>

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

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

.3根据

测验的来源划分:

①标准化学绩测验

(如

资格考试?/p>

中考?/p>

高考)

②教师自编测验?/p>

 

 

教育?/p>

 

☆☆

1.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

主要体现

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p>

政治体制及政?/p>

纲领的制约,

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p>

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p>

 

(一?/p>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p>

(

?/p>

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p>

的性质

) 

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p>

?/p>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p>

4

政治?/p>

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p>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p>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p>

2

培养?/p>

治?/p>

法律等专门人?/p>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p>

(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

核心

) 

☆☆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

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p>

并促进经济的?/p>

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p>

(一?/p>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p>

1

经济

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

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p>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p>

速度和规?/p>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p>

等教育的结构?/p>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p>

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p>

1

)斯?/p>

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

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p>

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p>

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30%

?/p>

?/p>

2

?/p>

舒尔茨的研究?/p>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p>

推算

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p>

?/p>

33%

?/p>

?/p>

3

)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p>

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

计算出教育对国民

收入增长率的贡献?/p>

35%

?/p>

2

高等教育?/p>

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p>

3

高等教育?/p>

以提高人们的收入?/p>

 

☆☆

3.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p>

?/p>

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

“四次教育大?/p>

命?/p>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p>

到专门的机构?/p>

第二次,

将书写文字作?/p>

教育工具?/p>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使教?/p>

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p>

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p>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p>

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p>

(二?/p>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

1

高等教育

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

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p>

?/p>

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

4.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

(一)文

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内?/p>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p>

着高等教育的实?/p>

 

3

文化传统影响着?/p>

等教育特色的形成?/p>

(二)高等教育的?

Ͼλ">
Ͼλ
Ŀ

高校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精华) -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心理?/p>

 

 

1.

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p>

教育任务

不同?/p>

教育对象不同?/p>

社会职能不同?/p>

?/p>

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p>

 

2.

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p>

?/p>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主要作用?/p>

?/p>

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助于进?/p>

教育教学改革?/p>

 

3.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理论?/p>

系实际的原则?/p>

4

教育性原则?/p>

 

4.

教师的多重角色:

1

知识传播者、学?/p>

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

父母长者?/p>

朋友和管理员?/p>

3

榜样和模范公民;

4

?/p>

生灵魂的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p>

 

5.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p>

1

教师领导?/p>

式对学生的影响;

2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p>

响;

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p>

4

教师?/p>

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p>

(

有声的言?/p>

,

?/p>

声的身教

)

?/p>

 

6.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

角色

认知阶段?/p>

2

角色认同阶段?/p>

3

角色信念

阶段?/p>

 

7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p>

?/p>

1

影响

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

影响教师?/p>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p>

3

?/p>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p>

 

8.

?/p>

学反思的方法?/p>

反思日记?/p>

详细描述?/p>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

 

9.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p>

?/p>

1.

计划性与准备

?/p>

2.

课堂教学的组织?/p>

3.

教材呈现的水

平与意识

4.

沟通?/p>

5.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

?/p>

6.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p>

7.

职业发展性?/p>

 

10.

教学监控能力的特?/p>

1

能动?/p>

2

普遍

?/p>

3

有效性?/p>

 

11.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1.

从他控到

自控

2.

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

?/p>

感性逐渐增强

4.

迁移性逐渐提高?/p>

迁移?/p>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p>

一个重要标志?/p>

 

12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

善于因势?/p>

?/p>

2.

善于随机应变

3.

善于对症下药

4.

?/p>

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p>

 

 

13.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p>

1

要有坦荡

的胸怀?/p>

实事求是的态度

2

正确认识和合

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

?/p>

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p>

 

14.

师爱的特?/p>

:对象性、原则性、广?/p>

?/p>

 

师爱的心理功?/p>

1

激励功?/p>

2

感化?/p>

?/p>

3

调节功能

4

榜样功能?/p>

 

15.

师爱的表现形式:

1

关怀和爱护学?/p>

2

尊重和信任学?/p>

3

同情和理解学?/p>

4

热情

期望与严格要求?/p>

 

16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

一、学习内

容上的特点:

1

专业化程度较高,

职业?/p>

向性较?/p>

2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

?/p>

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

性和争议性?/p>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

自学方式日益

占有重要地位

2

学习的独立性?/p>

批判性和

自觉性不断增?/p>

3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p>

外学习相结合?/p>

 

 

17.

布鲁?/p>

(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p>

结构?/p>

奥苏伯尔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p>

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p>

又根据学?/p>

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

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

并认为学?/p>

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p>

加涅

?/p>

信息加工学习论及信息流?/p>

建构主义

是学

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p>

的进一步发?/p>

.

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p>

点:

1

知识?/p>

2

学习?/p>

3

学生?/p>

. 

18

动机有三种功能:

1

激活功?/p>

2

指向

功能

3

强化功能?/p>

 

19.

学习驱力

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1

认知

内驱?/p>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

交往内驱

力?/p>

 

 

20.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

1

学习动机

的多元?/p>

2

学习动机的间接?/p>

3

学习动机

的社会?/p>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p>

 

☆☆

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p>

?/p>

,

实施启发式教?/p>

2

根据作业难度

,

恰当

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

妥善

进行奖惩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

,

妥善组织

学习竞赛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

促使学生

继续努力?/p>

 

21.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p>

?/p>

1

学习对象?/p>

共同因素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p>

3

认知

技能与策略

4

定时的作用?/p>

 

☆☆

2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p>

学习迁移?/p>

(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

?/p>

?/p>

1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

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

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p>

?/p>

立系统?/p>

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p>

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p>

2

科学精选教?/p>

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p>

应把

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

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p>

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p>

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p>

 

基本标准就是?/p>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p>

4

?/p>

效设计教学程?/p>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p>

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p>

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

?/p>

为教材的主干?/p>

5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p>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

它可以对?/p>

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

移?/p>

 

 

☆☆

23.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p>

的条?/p>

?/p>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p>

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模

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

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p>

直观)的结合?/p>

2

运用感知规律,突?/p>

直观对象的特点?/p>

运用

强度律?/p>

差异律?/p>

活动律?/p>

组合?/p>

等感知规律,

强度律指

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p>

轻重

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p>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p>

3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p>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p>

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p>

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p>

观察后要?/p>

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p>

报告?/p>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p>

 

☆☆

24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

?/p>

?/p>

?/p>

1

)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p>

各个方面?/p>

各种

属性或各种特征?/p>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p>

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p>

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形成一个整体?/p>

?/p>

2

)比较。比较是

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p>

确定它们

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p>

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

础?/p>

?/p>

3

)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

较的基础上,

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p>

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p>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

础上,

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

质的要素?/p>

结合成为概念?/p>

法则与思想?/p>

 

25.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p>

?/p>

?/p>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A

正例?/p>

称肯定例证,

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p>

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

反例又称

否定例证?/p>

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

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

的例?/p>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p>

△变?/p>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p>

就是

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

面的变化?/p>

3

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

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p>

4

启发学生?/p>

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p>

 

 

26.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p>

1

逻辑记忆

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

(敏

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

全面发展?/p>

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

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p>

3

掌握各种有效

的记忆方?/p>

. 

☆☆

27

合理复习,防止遗?/p>

 

 

1

复习时机要得当?/p>

遵循

“及时复习?/p>

?/p>

“间隔复习”的原则?/p>

2

复习的方法要

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p>

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

阅读?/p>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

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

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

采用部分?/p>

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

?/p>

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

短,

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p>

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p>

3

?/p>

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p>

“过渡学

习?/p>

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

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p>

学习

的熟练程度达?/p>

150%

时,记忆效果最

好?/p>

 

28.

心智技能的特点?/p>

1.

区别于程序性知

?/p>

,

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p>

2.

区别?/p>

操作技?/p>

,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p>

,

内在?/p>

和减缩性?/p>

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助于内

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p>

 

29.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p>

1

激发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p>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p>

独立性与概括?/p>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

征,

正确使用言语?/p>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

求外?/p>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

的个别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

客观条件?/p>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p>

以求最大限

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p>

 

☆☆

30.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p>

:

1

?/p>

关的知识经验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问题

情境

4

酝酿效应

5

原型启发

6

情绪和动

机状?/p>

 

 

 

 

 

 

31.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p>

:

1

?/p>

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增强学生参与解?/p>

问题活动的动机)

2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

定问?/p>

3

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p>

4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p>

5

评价每个

假设的优缺点

6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

?/p>

7

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p>

 

3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p>

?/p>

1.

创设有利

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创造容忍标新立

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p>

2

创造性?/p>

维训练的头脑风暴?/p>

(在集体解决问题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p>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p>

案)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p>

(运

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

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p>

?/p>

 

33.

自我意识的结?/p>

:

1

从形式上看,?/p>

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知)

、自?/p>

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p>

。自

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p>

要的方面?/p>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p>

方面?/p>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

中最主要的方面?/p>

2

从内容上看,自我

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p>

社会自我和心

理自我?/p>

3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

现实自我、投射自?/p>

(个体想像中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p>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

感)和理想自我?/p>

 

☆☆

52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p>

何进行自我教育)

1

全面认识自我?/p>

(1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

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

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

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

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

积极?/p>

纳自?/p>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

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p>

是否悦纳自己

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

核心?/p>

?/p>

3

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p>

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p>

。自我完

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p>

悦纳自我的基础

上,

自觉规划行为目标?/p>

主动调节自身

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

使个性全

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p>

 

 

 

53.

态度的结构:知、情(核心)

、意?/p>

品德的心理结?/p>

:道德认识(核心?/p>

?/p>

道德情感、道德行?/p>

 

54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

1遵?/p>

?/p>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p>

从众和服

众?/p>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p>

被动

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p>

2认?/p>

?/p>

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p>

认同?/p>

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p>

主动性和稳定?/p>

等特点?/p>

3内?/p>

?/p>

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

成.

 

55.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p>

件: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p>

定阶?/p>

 

 

56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交互性、和

会交换?/p>

自我价值保护?/p>

情景控制原则

 

5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p>

?/p>

?/p>

1

交往愿望的迫切?/p>

2

交往内容?/p>

丰富?/p>

3

交往系统的开放?/p>

4

交往观念

的自主性?/p>

 

58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p>

:1交互性原

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

则4情境控制原则?/p>

 

☆☆

59.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如?/p>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人际?/p>

系的建立?/p>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p>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

最?/p>

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

交往③移情?/p>

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用别人的眼睛

来看这个世界?/p>

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p>

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

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p>

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p>

 

6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

1

能够从心

理上正确认识自己?/p>

接纳自己

2

能够较好

地适应现实环境

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p>

4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地协调

与控制情?/p>

5

合理的行为,

行为方式与年

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p>

6

具有完整?/p>

一的人格品质?/p>

 

6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p>

:1以讲

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

通过心理卫生课,

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

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p>

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

理恋?/p>

挫折?/p>

 

 

☆☆

62.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p>

(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p>

?/p>

1

帮助学生?/p>

解自我?/p>

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p>

3

?/p>

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p>

4

帮助

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63.

教学测验

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

分:

①常模参照测?/p>

(如排名?/p>

②标准参

照测?/p>

(如

60

分就算通过?/p>

?/p>

2根据教?/p>

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

①准备?/p>

测验

(如摸底测验?/p>

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

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

.3根据

测验的来源划分:

①标准化学绩测验

(如

资格考试?/p>

中考?/p>

高考)

②教师自编测验?/p>

 

 

教育?/p>

 

☆☆

1.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

主要体现

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p>

政治体制及政?/p>

纲领的制约,

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p>

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p>

 

(一?/p>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p>

(

?/p>

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p>

的性质

) 

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p>

?/p>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p>

4

政治?/p>

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p>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p>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p>

2

培养?/p>

治?/p>

法律等专门人?/p>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p>

(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

核心

) 

☆☆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

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p>

并促进经济的?/p>

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p>

(一?/p>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p>

1

经济

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

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p>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p>

速度和规?/p>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p>

等教育的结构?/p>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p>

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p>

1

)斯?/p>

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

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p>

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p>

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30%

?/p>

?/p>

2

?/p>

舒尔茨的研究?/p>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p>

推算

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p>

?/p>

33%

?/p>

?/p>

3

)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p>

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

计算出教育对国民

收入增长率的贡献?/p>

35%

?/p>

2

高等教育?/p>

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p>

3

高等教育?/p>

以提高人们的收入?/p>

 

☆☆

3.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p>

?/p>

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

“四次教育大?/p>

命?/p>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p>

到专门的机构?/p>

第二次,

将书写文字作?/p>

教育工具?/p>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使教?/p>

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p>

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p>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p>

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p>

(二?/p>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

1

高等教育

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

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p>

?/p>

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

4.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

(一)文

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内?/p>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p>

着高等教育的实?/p>

 

3

文化传统影响着?/p>

等教育特色的形成?/p>

(二)高等教育的?



ļ׺.doc޸Ϊ.docĶ

  • ׼ѯб-ij˾200װĿԱĵword
  • Ͷƶ(ͼ)
  • VDA6.1ʵñ׼
  • һ廯ϵͳ⼰𰸣-
  • dzд
  • ״׮ȫ
  • ǾԽ
  • ̬СӴչ취
  • (06-1)2016B154ǰݷ (1)
  • 2016-2022йԴϵͳҵгͶսѯ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