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p>
Activity-Based Costing
)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p>
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
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p>
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p>
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p>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
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
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
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
Resource
)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p>
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p>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p>
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p>
资源账户对象
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p>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p>
制造费用?/p>
直接?/p>
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p>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
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p>
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
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