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结合“数与代数?/p>
“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的知识教学?/p>
学生经常进行比较、分类、计数等学习活动,经常通过画图、操作等活动来解?/p>
问题,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统计的知识与方法作了必要的准备?/p>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提出三点要求:?/p>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
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p>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p>
?/p>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p>
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并能
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③
通过对数据的
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p>
本单元的
主要内容与要求是?/p>
教学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统计方法?/p>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适当
的标准,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调查,收集并随时记录、整理信息,?/p>
自己能够使用的方式呈现得到的数据;初步利用数据进行描述、交流,
体会数据
能够反映或说明情况,
体验统计活动能够获得需要的数据?/p>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种有效方法?/p>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
组织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p>
容练习编排例
1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p>
分类整理教材呈现的情境图里的信息?/p>
?/p>
自己的方法记录信息,
获得数据?/p>
在交流中回答问题?/p>
?/p>
2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p>
在小组内分类调查,及时记录信息、获得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练
习十
运用两道例题里收集?/p>
整理数据的方法,
为解决简单的问题而开展统计活动,
初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p>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p>
基于?/p>
计教学观念的变化?/p>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p>
小学数学着重制作统计图?/p>
表的教学?/p>
因为那个时期?/p>
统计图表确实是数据的主要载体?/p>
而且统计图表的制作大量地?/p>
靠手工劳动,
这必然导致统计教学以教会学生看懂图表?/p>
制作图表为主要内容和
重要任务?/p>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据逐渐
成为统计的核心。人们的统计活动围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利用而展开?/p>
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计算机代替手工?/p>
精致地做出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p>
?/p>
使统计教学重心发生转移?/p>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p>
还基于统计教学的开放性?/p>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中,
“统计与概率”可以作为一个领域,但决不是完全独立、与其他数学内容?/p>
割裂的?/p>
尤其是一些统计活动,
它们和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也是相通的?/p>
正如?/p>
计需要分类、比较、计数,而这些活动在“数与代数?/p>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p>
学中早已应用?/p>
所以,统计的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大量的统计活动也是学?/p>
曾经经历过的,是他们能够想到、能够实施的活动,未必都需要“新授?/p>
?/p>
本单元编排的两个例题是有层次的?/p>
从数据信息的来源看,
?/p>
1
的数据存?/p>
于教材的情境图里,是已经确定的,
学生可以从教科书里获取;
?/p>
2
的数据存?/p>
于学生身上,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调查才能获取。从记录信息的方法看,例
1
的分类简单,符号也简单;?/p>
2
则比较多样,分的类多,记录方式多,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