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p>
各位老师?/p>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讲的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p>
我会从单
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建议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p>
一、单元教材分?/p>
本组课文以秋天为专题,由
4
篇课文组成。其中《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p>
是精读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
里人们对家乡?/p>
对亲人的怀念;
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
有的描写了秋天美
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p>
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p>
二、教学目标:
1
、会?/p>
20
个字,会?/p>
34
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
30
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p>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p>
3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p>
三、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p>
2
、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p>
3
、积累好词佳句?/p>
四、学情分?/p>
1
、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大
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p>
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p>
2
、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p>
了正确、流利?/p>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
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p>
3
、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p>
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p>
本单元要学习讲述秋天里的趣事?/p>
语言要生动,
内容较为具体?/p>
五、教学建议: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关于本组教材我有以下建议?/p>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p>
秋天的美好?/p>
2
?/p>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p>
适于朗读的训练,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
读出秋天的韵味,
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p>
3
、本组教材各部分都是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主题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相互关连,紧?/p>
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画秋天,说一说秋天,为习?/p>
做准备?/p>
下面我会对每篇课文进行教材解说,并提出建议?/p>
9
、古诗两?/p>
一、教材解?/p>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p>
思念亲人的情感?/p>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
《夜
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p>
小孩在捉蟋蟀?/p>
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p>
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p>
所代替?/p>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
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p>
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p>
他当
时只有十七岁?/p>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p>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倍感
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p>
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p>
二、教学建?/p>
1
、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p>
7
个。可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标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
字,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安排互相交流后,老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促?/p>
插”,前是平舌音,后是翘舌音?/p>
要求会写的字?/p>
10
个,针对难写易错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老师相机了解写字的重?/p>
点,然后作重点提示。如,“深”,右边上面不要多一点;“逢”,里边的下面是三横,不
是两横;
“佳?/p>
?/p>
右边?/p>
“圭?/p>
?/p>
而不是一竖直贯四横;
“倍?/p>
?/p>
注意?/p>
“陪?/p>
的区别;
“插?/p>
?/p>
不要写成“播”?/p>
2
.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p>
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师不要串讲诗句?/p>
给古诗加注释?/p>
在教
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因此要给学生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p>
注释一般都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