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p>
成本?/p>
在上一章生产论中涉及了成本方程?/p>
成本方程表示厂商的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之间的关系?/p>
本章的成本论将进一步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p>
和上
章一样,本章仍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给定的?/p>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p>
然而,
西方?/p>
济学家指出,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为此,?/p>
们提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及显成本和隐成本的概念?/p>
一、机会成?/p>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p>
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
配置的问题?/p>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p>
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
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p>
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p>
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p>
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p>
由此?/p>
便产生了机会
成本的概念。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p>
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p>
200
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
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p>
200
辆自行车?/p>
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p>
数量的表述,且假?/p>
200
辆自行车的价值为
10
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
是价值为
10
万元的其他商品。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p>
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在西方经济?/p>
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p>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p>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
实际支出。例如,某厂商雇用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并?/p>
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为此,这个厂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p>
地出租者支付地租,这些支出便构成了该厂商的生产的显成本。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p>
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p>
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否则,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
它们的使用权?/p>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
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p>
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
(
这些均属于显成本支出
)
,还动用了自?/p>
的资金和土地?/p>
并亲自管理企业?/p>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p>
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资本需付利息,
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付薪金,那么,同样道理,在这?/p>
例子中,当厂商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p>
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就应该计人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p>
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
故被称为隐成本?/p>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
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p>
否则?/p>
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
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p>
三、利?/p>
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p>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p>
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