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
非正式群?/p>
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正式规定、没有正式结构,由一些个性相投、志趣相近、价值观相似、感?/p>
亲近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p>
20
世纪
20
年代起,梅奥等人经过长达
8
年的实验研究(即
?/p>
霍桑实验
?/p>
)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p>
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他认为,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p>
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在这里,人们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
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组合到一起?/p>
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某种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群体的首领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
奖惩制度和手段;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等?/p>
二?/p>
非正式群体形成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有:
?/p>
1
)时间空间条件。时间条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动的时间。空
间条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点比较接近,或是共同的。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来说,时空条件完全是外
部的,但却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这种条件,也就从一个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p>
?/p>
2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在正式群体中,几个人对某事有一致看法,或大家有共同?
利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p>
?/p>
3
)个人的心理条件。主要指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的相容性。这方面的条
件是内部的,具有决定性,往往决定了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稳定程度?/p>
?/p>
4
)有类似的经历或背景。例如同事、同乡、同学等。人们还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结构把它们分为三
种类型:水平型,主要成员的地位、背景都相似;垂直型,涉及正式群体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混合型,?/p>
上述两种成分都存在。根据非正式群体性质的不同,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工作型、经济型、生活型、情?
型、混合型等几种类型?/p>
三?/p>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及特征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为满足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在二车间中职工?/p>
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职工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p>
?/p>
八师?/p>
?/p>
的领导下,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非正式?/p>
体,职工不求效率、不在意竞争力度,一心只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最基本的工资?/p>
概括起来,职工中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二车间职工受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影响?/p>
二车间的职工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主要是按任务的完成程度来领取工资,基本上没有激励机制。只
是通过对任务按时完成,不计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完成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工资。虽然,曾多次获得先进集
体的称号,但未曾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职工总共得到的工资少?
可怜,有的职工还通过其他工作来维持现有的生活?/p>
(二)类似的学习经历的影响?/p>
在二车间的职工,是有师傅手把手教员工技术的,员工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是相同的,追根到底,都
是有八师傅调教出来的。在做工的效率上,徒弟远远赶不上师傅,比师傅差出一节?/p>
(三)二车间职工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