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p>
http://www.qikan.com.cn
近代诗歌中自由和多样的新格律体浅?/p>
作者:倪丹?/p>
来源:《作文成功之?/p>
·
教育教学研究?/p>
2017
年第
08
?/p>
格律诗的探索其实由来已久,新月诗派堪称典范。格律诗的探索,是新月诗派的主要?/p>
献,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各有所探索与成功。然而,这种格律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又有
着根本的区别,既继承和复古了旧体格律诗的传统,又融合了外来诗歌格律的一些色彩,形成
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格律。正如《影响的焦虑》中马尔罗所说:
?/p>
诗人总是被一个声音所?/p>
扰,他的一切诗句必须与这个声音协调?/p>
?/p>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p>
?/p>
国语的文?/p>
?/p>
口号得到众多?/p>
学工作者的热烈响应?/p>
?/p>
八不主义
?/p>
又助它前行,中国诗歌的现代化特性开始了培植,诗人们?/p>
纷纷在寻找与这个
?/p>
声音
?/p>
相协调的诗歌?/p>
徐志摩的诗,在节奏格律方面,就颇有西诗的色彩。《落叶小唱》中便隐隐有济慈的《无
情女郎》一诗的节奏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借鉴并没有使《落叶小唱》成为舶来品而显得出?/p>
化,因为外来的节奏与现代汉语之间得到?/p>
?/p>
契合
?/p>
,没有削足适履的毛病。徐志摩一度是从英
语诗尤其是他所熟悉的诗作中找到节奏的灵感的,这种成功,得之于偶然而不具备可寻的规
律。但徐志摩并非在格律上没有自己的探索的诗人,他同时探索过以意群为音步单位的节奏形
式,《爱的灵感》一诗的节奏就很有力地助成了诗情的发展。如果说徐文的开宗明义尚不清?/p>
的话,那么其他诗人则都明确标举对格律的追求了。饶孟侃、闻一多先后在《诗镌》上发表?/p>
《新诗的音节》《诗的格律》等文章,在理论上也都对格律进行了讨论。朱湘认为:新诗应当
特别用力在音乐与外形两者之上,而且只有这样,新诗的兴盛才有希望?/p>
1931
年陈梦家?/p>
《新月诗?/p>
·
序言》中依然认为
?/p>
格律的严?/p>
?/p>
是他们一直的追求?/p>
在格律的探索中最为清醒自觉的,是闻一多。早在《律诗底研究》中,闻一多就从理论上
将汉语诗的节奏与英语诗的节奏作了清楚的比较。闻一多指出将中国诗的平仄与英语诗的音?/p>
相混淆是错误的,
?/p>
中诗里,音尺实是?/p>
”?/p>
合逗而成句,犹合
?/p>
?/p>
?/p>
而成行也。逗中有一字当?/p>
度,是谓
?/p>
?/p>
’?/p>
。他?/p>
?/p>
春水船如天上?/p>
?/p>
划分为三逗,?/p>
?/p>
?/p>
”?/p>
?/p>
”?/p>
?/p>
”?/p>
?/p>
?/p>
为重读音节,是颇?/p>
分辨力的。而且闻一多也将逗列为节奏的要素,而将平仄列为调剂节奏单调的技艺手段,免去
了许多弯路。在现代汉语诗中如何划分逗,闻一多没有明确阐述过,从《死水》等诗的时间
看,作家是以意群为单位兼顾音节的轻重配置构成逗的。《死水》的逗,分为两类,一类二
字,一类三字,依靠其交错构成诗行与诗行之间的匀整对称和变异,而统一的二字逗作为诗?/p>
的结尾逗,构成了全诗一直的抒情调式。闻一多的探索的意义在于,把诗的语言的语音利用上
升到抒情系统的高度,而纠正了语音利用的随意性的倾向。闻一多的《死水》虽然合乎汉语的
规律,但若用英语的轻重格节奏来分析,也很少突破的情况,说明闻一多在考虑诗的节奏模式
时,充分借鉴了中外诗学的长处?/p>
其次,据《闻一多全集》看,闻一多有
8
篇论文与大纲都谈到了诗歌的节奏、音韵和?/p>
律。他不但对比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与新诗格律的不同,而且参照西方的诗歌格律,提倡一
种适合中国现代人需要的艺术化的新格律诗。这些材料现实了闻一多开阔的研究视域、身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