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部分重点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p>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p>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p>
3
题?/p>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p>
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p>
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p>
…?/p>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
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p>
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
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
!
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p>
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p>
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p>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
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
气”?/p>
黄宗羲认为,
如果没有学校?/p>
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p>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p>
一为厉禁,
一为教育?/p>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
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
而后可”。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
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
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
进步的意义,
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p>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
而民间之习俗未去?/p>
蛊惑不除?/p>
奢华不革?/p>
则民仍不可使富也”?/p>
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
推动意义?/p>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p>
2018
?/p>
4
?/p>
11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p>
)(
3
分)
A
.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p>
在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p>
B
.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p>
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p>
C
.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
之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p>
D
.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p>
地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p>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p>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