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复习提纲
第一?/p>
名词解释?/p>
1.
遗传:上下代之间性状的相似现象即生物体世代之间的连续性,
2.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变异?/p>
3.
基因型:生物体内具有发育成性状潜在能力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遗传基础,一般称为遗
传型或基因型?/p>
4.
遗传基础得到必需的环境条件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p>
5.
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很相似,但不能遗传?/p>
后代,或称为饰变?/p>
6.
反应规范:生物体的表现型在基因允许的范围内变化的幅度?/p>
7.
简?/p>
1.
变异的类型:
?/p>
1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的重组与互作?/p>
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p>
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p>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p>
2
)不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作用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引起性状的改变?/p>
区分方法?/p>
一是控制外界环境条件,
把试验材料栽培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条件下,
由此观察
到的差异是由遗传基础的不同造成的?/p>
另一种方法是将遗传基础相对一致的材料?/p>
栽培在不
同的环境条件下,由此获得的差异往往是不遗传的?/p>
第二?/p>
名词解释?/p>
1.
染色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内由组蛋白、非组蛋白?/p>
DNA
和少?/p>
RNA
组合形成的线?/p>
复合结构?/p>
2.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核内染色质卷缩形成的呈现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p>
3.
生物?/p>
C
值:单倍体染色体组中的
DNA
含量,用以表示基因组的大小?/p>
4.
着丝粒是主缢痕处的染色质部位,是纺锤丝附着的部位?/p>
5.
次缢痕(核仁组织):有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往往还有另一个颜色比较淡的缢缩部
位?/p>
6.
随体:次缢痕末端带有的呈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p>
7.
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
V
形)——着丝粒在中?/p>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里靠近中部但两侧不等,两臂长度明显不同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L
形)——着丝粒靠近染色体端?/p>
端着丝粒(棒形)——着丝粒在染色体端部,形成只有一个染色体臂的染色体?/p>
8.
端粒:染色体的自然末端,对染色体起封口作用,?/p>
DNA
序列终止?/p>
9.
核型:个体或物种的染色体的构成,包括染色体的大小、形态、数目,即体细胞染色体在
光学显微镜下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p>
10.
核型分析:对一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胞学研究(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以有
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为标准,也有采用粗线期染色体?/p>
11.2n
表示体细胞,
n
表示性细胞?/p>
12.A
染色体: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成为
A
染色体,
13.B
染色体、超数染色体、副染色体:额外的染色体?/p>
14.
染色体的单线性:每一条染色单体只含有一?/p>
DNA
分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