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反?/p>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p>
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p>
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
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p>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p>
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p>
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
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运用语言及榜样这两种基本
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感想?/p>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p>
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p>
3
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
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p>
(一)规范性用?/p>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
不该做什么时?/p>
就是在下
“道德义务判断?/p>
?/p>
例如?/p>
“学生应当尊敬老师?/p>
?/p>
“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p>
德义务判断?/p>
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p>
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p>
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
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