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内经》针刺五项基本原?/p>
司宽?/p>
(石泉县中医医院,陕?/p>
安康
725200
?/p>
【摘要?/p>
该文?/p>
《内经?/p>
中针刺五项基本原则进行论述,
阐明针灸操作者唯有掌握这五项基本原则?/p>
结合病情虚实,并能正确运用针刺补泻手法,才能取得良好疗效?/p>
【关键词?/p>
针刺;基本原则;
《内经?/p>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部分针灸大夫,虽辨病
辨证正确,取穴定位准确,但并没有收到很明?/p>
的疗效,细想是由于没有熟练掌握有关针刺的?/p>
本原则。而早在几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明确指
出了针刺的五项基本原则?/p>
《素问·保命全形论?/p>
就指出: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
?/p>
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p>
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p>
?/p>
就此针刺五项基本原则?/p>
述如下:
1
治神
治神,指要求医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要?/p>
握和调治医者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它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必要前提,它贯穿于针刺过?/p>
的始终。因此,
《素问·保命全形论》提出:
“凡
刺之真,
必先治神?/p>
?/p>
我们在针灸临床应?/p>
“治神?/p>
原则的过程中,体会到:首先,要求医者在针刺
前必须静心安神,思想高度集中,方能观察到?/p>
者神气细微的变化。另外医者的心理调整,也?/p>
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良好的心理效
应,
从而有助于提高针刺疗效?/p>
《灵枢?/p>
官针?/p>
?/p>
出:
?/p>
语徐而安静,
手巧而心审谛者,
方可行针艾?/p>
?/p>
其次?/p>
术前要对患者察形观神,
辨神论治?/p>
“有?/p>
内必形于外?/p>
?/p>
医者通过望?/p>
闻?/p>
问?/p>
切四诊合参,
从而测知患者五脏精气的盛衰和当时的心理精神
状态,以便正确指导辨经、辨证取穴和实施补泻
手法以及预测疗效。第三,术前要安定患者的?/p>
神。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人类第二信号?/p>
统的心理活动,能引起机体内部的变化。如乐观
的情绪,坚强的信念能够调动机体的巨大潜力?/p>
影响内分泌的变化?/p>
增加机体的抵抗力?/p>
针刺前,
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
通过语言诱导?/p>
细微体贴?/p>
耐心解释以及必要的临时处理,
使病人身心放松,
心神宁静,消除畏针和紧张心理。这既可以提?/p>
疗效,也可以防止因紧张心理引起滞针、晕针的
发生。西安市中心医院白晓英、张福会根据古人
治神的经验,结合“现代行为矫正法?/p>
[1]
,试?/p>
计了言语诱导、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等简单的?/p>
理疗法,?/p>
1980
年元月至
2001
?/p>
12
月对
840
例首诊针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结果显示:心?/p>
状态与针刺反应之间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针刺反
映的好坏,明显受着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的?/p>
响,同时针刺不良反应的产生又伴随着强烈的情
绪及行为变化
[2]
。第四,行针时注意守神。一?/p>
面医者在运针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p>
随时调整针法。尤其要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p>
血压等生命体征及面色、目光、表情等变化。另
一方面,患者将意念集中于针刺部位,细心体会
针刺感觉。这样方能使医患之间心心相印,神?/p>
相通,易于守神得气,提高疗效。第五,善于?/p>
导经气直达病所。方法有二,一是所谓的“移?/p>
法?/p>
?/p>
《灵枢·终始》云?/p>
“„„令志在针,浅而留
之,
微而浮之,
以移其神?/p>
气至乃休„„?/p>
?/p>
它提
出用一定手法激发经气至针下或到达病所。二?/p>
正神法,
《素问?/p>
针解?/p>
指出?/p>
“„„必正其神者,
欲瞻病人目制其神?/p>
令气易行也?/p>
?/p>
意思是说注?/p>
病人眼神,勿以乱视,控制患者的精神活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