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
学案
一、课前复习:明确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
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p>
怀古诗?/p>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p>
凭吊古迹?/p>
追念往事,
触景生情?/p>
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p>
——长于情景交融?/p>
咏史怀古诗?/p>
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p>
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p>
以往朝代?/p>
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p>
为咏史怀古诗词?/p>
二、课堂教学:
(一)分?/p>
研讨关于咏史怀古诗的有关知?/p>
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乌衣巷》(刘禹锡)为例
1
、咏史怀古的形式标志是什?/p>
?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有哪些
?
2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是怎样?/p>
?
常用的技巧手法有哪些
?
3
、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都是什么?
(二)、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p>
(三)、课堂练?/p>
(
分组研讨
)
1
?/p>
?/p>
?/p>
[
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p>
【注释】韦庄(
836
—?/p>
910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p>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p>
2
?/p>
华清?/p>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p>
,
唯此宫中落旋干?/p>
绿树碧檐相掩?/p>
,
无人知道外边寒?/p>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p>
,
一曲霓裳四海兵?/p>
玉辇升天人已?/p>
,
故宫惟有树长生?/p>
1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p>
2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p>
3
?/p>
江城?/p>
五代
?/p>
欧阳?/p>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p>
子镜照江城?/p>
[
?/p>
]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p>
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p>
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p>
4
?/p>
乌衣巷(刘禹?/p>
)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p>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p>
?/p>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p>
样的景象
?
?/p>
2
?/p>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p>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
?/p>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p>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p>
?/p>
1
)、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p>
6
?/p>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p>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p>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p>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p>
问题?/p>
?/p>
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p>
?/p>
2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三、总结
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