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出现于
60
年代?/p>
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
70
年代初期?/p>
最早的激光发射器是充有氦
-
氖(
He-Ne
)气体的电子激光管,体积很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p>
70
年代
末期?/p>
半导体技术趋向成熟。半导体激光器随之诞生,高灵敏度的感光材料也不断发现,?/p>
上激光控制技术的发展?/p>
激光技术迅速成熟,
并进入了实际应用领域?/p>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
的科研人员,
在静电复印机的基础上,
结合了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相继研制出半导体激
光打印机。这种类型打印机的打印质量好、速度快、无噪音,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p>
<BR><BR><BR><BR>
<P><BR>
90
年代初,美国惠普公司和日本佳能公司生产的激光打印机,打印速度可达
到每分钟
8
页,打印精度?/p>
600DP1
。其中惠普公司的分辨率增强技术(
Resolution
Enhancement Techno1ogy
?/p>
?/p>
PCL
打印机语言?/p>
已成为世界标准?/p>
激光打印机按其打印输出
速度可分为三类:即低速激光打印机
(
每分钟输?/p>
10
?/p>
30
?/p>
)
;中速激光打印机
(
每分钟输?/p>
40
?/p>
120
?/p>
)
;高速激光打印机
(
每分钟输?/p>
130
?/p>
300
?/p>
)
。现在激光打印机仍以惠普、佳能?/p>
爱普生占据主要市场,此外,还有利?/p>
(Lexmark)
、施乐、松下、理光等系列。近年来我国
的联想公司和方正公司也相继生产出了适用的激光打印机,并也占据了一些市场份额?/p>
<BR><BR>
<P>
<P><BR>
鉴于激光打印机如今使用非常广泛,但多数用户对于维修及故障排除都不太
在行?/p>
为使许多同行能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激光打印机?/p>
本人在多年使用中觉得?/p>
对于充分?/p>
解激光打印机的性质?/p>
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的了解,
对于排除激光打印机的故障是有很大帮?/p>
的。因此,就将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原理等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p>
<BR><BR>
<P>
<P><BR>
一、基本结?/p>
<BR><BR>
<P>
<P><BR>
激光打印机是由激光器、声光调制器、高频驱动、扫描器、同步器及光偏转
器等组成,其
作用是把接口电路送来的二进制点阵信息调制在激光束上,之后扫描到感?/p>
体上。感光体?/p>
照相机构组成电子照相转印系统,把射到感光鼓上的图文映像转印到打印
纸上,其原理与复
印机相同。激光打印机是将激光扫描技术和电子显像技术相结合的非?/p>
打输出设备?/p>
它的?/p>
型不
同,
打印功能也有区别?/p>
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都要经过?/p>
充电?/p>
曝光、显影、转印、消?/p>
、清洁、定影七道工序,其中有五道工序是围绕感光鼓进行的?/p>
当把要打印的文本或图像输
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由打印
机驱动程序转换成打印机可?/p>
识别的打印命令(打印机语言)送到高频驱动电路,以控制
激光发射器的开与关,形成点?/p>
激光束,再经扫描转镜对电子显像系统中的感光鼓进行轴
向扫描曝光,纵向扫描由感光鼓的自身旋转实现?/p>
<BR><BR>
<P>
<P><BR>
感光鼓是一个光敏器件,有受光导通的特性。表面的光导涂层在扫描曝光前?/p>
由充电辊充上均匀电荷?/p>
当激光束以点阵形式扫射到感光鼓上时,
被扫描的点因曝光而导通,
电荷由导电基对地迅速释放?/p>
没有曝光的点仍然维持原有电荷?/p>
这样在感光鼓表面就形成了
一幅电位差潜像(静电潜像)
,当带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旋转到载有墨粉磁辊的位置时,?/p>
相反电荷的墨粉被吸附到感光鼓表面形成了墨粉图像?/p>
<BR><BR>
<P>
<P><BR>
当载有墨粉图像的感光鼓继续旋转,到达图像转移装置时,一张打印纸也同
时被送到感光鼓与图像转移装置的中间,此时图像转移装置在打印纸背面施放一个强电压?/p>
将感光鼓上的墨粉像吸引到打印纸上,再将载有墨粉图像的打印纸上送入高温定影装置?/p>
温、加压热熔,墨粉熔化后浸入到打印纸中,最后输出的就是打印好的文本或图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