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p>
1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
际的
(
平原
)
,群山环抱的
(
盆地
)
,还有起伏和缓的
(
丘陵
)
,各种地形齐全,为我
?/p>
(
农、林、牧、副、渔
)
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p>
2
?/p>
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p>
西南?/p>
(
粉红?/p>
)
地区?/p>
海拔大约?/p>
(2000
?/p>
3000
?/p>
)
;中部和北部?/p>
(
土黄?/p>
)
地区,海拔大约是
(1000
?/p>
2000
?/p>
)
;东?/p>
(
绿色
)
?
区,海拔大约?/p>
(500
米以?/p>
)
?/p>
3
、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黄山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p>
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p>
4
?/p>
在我国,
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三分之一?/p>
?/p>
与山地相比,
我国的平原较少,
只占全国总面积的?/p>
12%
)。我国人口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们?/p>
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
5
?/p>
1991
?/p>
6
?/p>
29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保持法》)?/p>
6
?/p>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
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p>
川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p>
7
、(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一年都是繁花似
锦?/p>
激流飞瀑的热带风光?/p>
它是我国第二?/p>
(橡胶生产)
基地?/p>
是闻名全国的
(普
洱茶)的故乡,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p>
8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的自然环境主要特
征是(天高地寒),冬季(严寒),夏季(凉爽)?/p>
9
、(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p>
10
、藏族人民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帽,脚蹬高靴,以抵御寒冷。又?/p>
为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很大,早晚很冷,中午比较热,所以着装便于穿、脱,以
适应气温的变化?/p>
11
、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这里树种丰富?/p>
有(针叶)树和(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红松)高大挺拔,针叶
常绿,树龄长达百年,被称为“树木之王”。茂密的森林从远处看就像是绿色的
海洋,人们称之为东北林海?/p>
13
、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p>
(
徐秀?/p>
)
,毕业后立志回家?/p>
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p>
(
小丹顶鹤
)
,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
们把她奉?/p>
(
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
?/p>
14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
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p>
(
“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p>
)
。实
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
人)的聪明才智?/p>
15
、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p>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
16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这些房
子的价值和意义是:
(
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
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p>
?/p>
)
?/p>
17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
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
(
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
“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
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
?/p>
18
、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p>
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p>
19
、苏州的房子窗户很大,前门通马路,后门可乘船?/p>
20
、江南水乡周庄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我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21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p>
22
?/p>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居住的?/p>
(窑洞)
?/p>
它既
(省工省料)
?/p>
?/p>
(冬暖夏凉)
?/p>
23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
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p>
24
、除了现代交通工具以外,由于地域的差异,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发明
了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光大发挥了重要作用?/p>
2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北方主要依?/p>
(
铁路和公?/p>
)
?/p>
很少水运;南方不仅有
(
铁路和公?/p>
)
?/p>
(
?/p>
)
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p>
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p>
26
、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
上曾一度领先?/p>
27
、目前,我国城市的自行车总数高达?/p>
7400
)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p>
观?/p>
)?/p>
28
、自行车体积小,灵巧方便,既节约能源,又不像机动车那样污染环境,还能
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p>
29
、北方人爱吃面食,面食有上百种;南方人爱吃米饭,美味佳肴数不胜数?/p>
30
、中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丰富多样的
风味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p>
31
、云南的风味食品“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主要原料是用肥?/p>
鸡汤,将肉片、生鱼片、米线等放入汤中炖,用罐子保存,可以保持很长时间?/p>
这种食品是大家都喜爱的美味佳肴?/p>
32
?/p>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p>
)
,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p>
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约每一粒粮食?/p>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p>
)
,是说我
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p>
33
、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织帛的本领。从此,人们
既会制衣,又会做帽子和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改变了远古时代穿树叶、披
树皮的习惯。服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p>
34
、元朝初年,黄道婆在海南岛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p>
(黄道婆?/p>
被奉为纺织业的祖师?/p>
35
、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
(
养蚕、缫?/p>
)
,织出灿若云
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p>
(
一?/p>
)
,在当时世界
上也是难得的珍品。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p>
36
、出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
难得的精品。现在,还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p>
37
、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p>
38
、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p>
大。绚丽多彩的服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