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
课时
古代亚非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非洲?/p>
1.
地理位置
:
在非洲的东北部,莽莽沙漠之中,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
退以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埃及文明赖以产生?/p>
发展的基础。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赞叹埃及是
?/p>
尼罗河的馈赠
?/p>
?/p>
(课本第
4
页小字)
2.
产生发展:公元前
3500
年,尼罗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
3000
年,埃及初步统一,定都孟?/p>
斯。公元前
15
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埃及国力强盛、疆土不断扩大,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
国。公元前
6
世纪,埃及被西亚国家波斯所灭?/p>
3.
金字塔。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为什么每个国王即位以后,都要为自?/p>
建造陵墓呢?古埃及的法老们不仅仅满足生前统治着人世,幻想死后复活成神,永远庇护着他们的子?/p>
后代。根据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
体挖去内脏,浸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的尸体叫做
?/p>
木乃?/p>
?/p>
。金?/p>
塔就是存放法老的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p>
?/p>
永世的城?/p>
?/p>
。这便是每个法老即位以后都要为自己
修筑陵墓的原因?/p>
金字塔的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的下游,已经勘察到的金字塔大约有八十座。其中,有三十多座可
见其原有轮廓,其余的只剩一些废石堆了。这些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金
字塔。胡夫金字塔原高
146.59
米,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落,现高仅为
137
米,共用
230
万块大小不等的石
灰石和花岗岩垒叠而成,平均每块巨石重?/p>
2.5
吨。胡夫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内有结构复杂?/p>
?/p>
?/p>
下宫?/p>
?/p>
,整个建筑设计严密,工程牢固,历时几千年还安然屹立于尼罗河畔?/p>
为什么金字塔千年不倒呢?金字塔有两个忠?/p>
?/p>
保镖
”?/p>
52
?/p>
?/p>
?/p>
?/p>
和方锥体?/p>
?/p>
?/p>
?/p>
。金字塔面与面之?/p>
的角度是
51
?/p>
50
?/p>
9
秒,这与?/p>
?/p>
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p>
之称?/p>
52
度角相差无几,?/p>
52
?/p>
角被认为是最稳定的角,这说明金字塔是按照这种
?/p>
极限角和稳定?/p>
?/p>
来建造的?/p>
这些巨石是如何搬运到位的?一般认为是这样建造的:首先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p>
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现场。由于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这需要先修路,据估计仅这项工程就?/p>
去了将近
10
年的时间。他们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p>
?
古埃及人很聪明,他们围绕
金字塔塔基修出螺旋上升的缓坡道,随着塔的升高,坡道也螺旋上升,这样石料总是可以运上去。以?/p>
类推,等到塔建成后,再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巨大的?/p>
程是异常艰苦的。这些金字塔的建成,充分显示出建造者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p>
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p>
金字塔是谁建的?
面对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有人说是火星人
建的,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一般人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所建,根据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据说是用了
10
年时间修筑运石道路和地下墓室,又用了
20
年时间才砌成塔身,整个工程历?/p>
30
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p>
结论: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群?/p>
是历史的创造者?/p>
4.
狮身人面?/p>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在哈佛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p>
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p>
22
米,?/p>
57
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p>
60
多米,一只?/p>
朵就?/p>
2
米长。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p>
1798
年拿破仑率兵远征
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p>
糊,形成一种奇特的
?/p>
笑容
?/p>
,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神秘感?/p>
无论是建造雄伟壮观的金字塔,还是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相信,法老凌驾一
切的威权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p>
(放映《空中花园?/p>
,图片属于哪一地域?古代巴比伦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