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香港房地产的历史回顾
2007-10-19
周期性盛衰循环相伴战后香港地?/p>
香港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p>
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p>
?/p>
GDP
的比重在
20
?/p>
以上,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p>
战后至现在,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
1946
年至
1959
年;
第二个周期是
1959
年至
1969
年;
第三个周期是
1969
年至
1975
年;
第四个周
期是
1976
年至
1985
年;第五个周期是
1985
年底至现在。每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p>
同,周期最短的?/p>
6-7
年,最长的是第五个周期,历?/p>
19
年?/p>
香港人口
1946
年为
60
万人?/p>
1949
年增?/p>
186
万,?/p>
1959
年超过了
300
万,人口
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
50
年代,大量资
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到?/p>
1958
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p>
地价下跌?/p>
70
%?/p>
1959
年开始,
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
对商?/p>
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p>
他因素,
1965
年春?/p>
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
许多地产公司?/p>
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
1969
年才有所好转?/p>
1969
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
1972
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
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
1974
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p>
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
40
%,楼价下跌?/p>
30-40
%?/p>
1975
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
1976
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
市土地价值;
1978
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p>
(
即廉价屋计划
)
,解决了
222.5
万普
通市民的住房问题?/p>
1977
年香港人口超?/p>
450
万人?/p>
1979
年达?/p>
500
万人。需求增加,
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
(
屯门、沙田、葵涌等
)
逐步形成?/p>
承接
70
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
1981
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
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p>
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p>
1982
年底?/p>
香港楼价?/p>
1981
年下?/p>
60
%,
1983
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p>
1984
?/p>
9
月,“中英联合声明”签?/p>
后,
市场才重新复苏?/p>
80
年代香港房地产业?/p>
70
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p>
1990
年,港岛区的房价?/p>
1981
年上升了一倍以上。不过,
1989
年之后房地产价格的急升?/p>
给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