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第
1
课时人教?/p>
【教学目标?/p>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p>
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p>
【教学重点及难点?/p>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p>
二、以自读为主,因为文章语言浅显
?/p>
【教学时数?/p>
三课?/p>
教学内容步骤
一、作者简?/p>
姚鼐?/p>
1731
?/p>
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
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
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p>
?/p>
《九
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p>
,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p>
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p>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p>
义法?/p>
,主张以?/p>
?/p>
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
、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
论,强调?/p>
义理、书卷?/p>
?/p>
?/p>
?/p>
?/p>
要求品阐发程?/p>
朱?/p>
理学?/p>
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p>
?/p>
\"
神气
\"
\"
音节
\"
\"
字句
\"
?/p>
?/p>
鼐是
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
\"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p>
\"
实际上是
?/p>
\"
考据
\"
\"
辞章
\"
为手段来阐发儒家?/p>
\"
义理
\"
?/p>
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
(
?/p>
后来的桐城派作家
并不都桐
城人
)
?/p>
本文是姚鼐在
1774
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
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
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p>
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p>
二、全篇理路解?/p>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
200
公里;俗谓登泰山,指
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p>
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p>
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p>
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p>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
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p>
12
月“丁未”日?/p>
28
日)
?/p>
“望晚”到
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p>
29
日)
“五鼓?/p>
,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p>
《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
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p>
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
见的景物?/p>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p>
(作者采用由“面”到
线再到点的写作手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
长城为参照物,点明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
了铺垫?/p>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