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p>
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p>
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
没人买?/p>
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是什
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
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p>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p>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
8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p>
这个材料作文要抓住关键句—?/p>
“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思考灵
魂的善恶给自己、他人、社会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
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
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p>
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p>
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
“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
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
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p>
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
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只要联系实际,展开来写,就能写
出好文章?/p>
选材标准?/p>
可以选用对比的行为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善与恶的作用来选材,突出善
与恶给个人、他人与社会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p>
豆与?/p>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p>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p>
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
“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p>
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
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p>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p>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
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p>
《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p>
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p>
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
、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p>
2
、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答案也会不同?/p>
3
、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p>
选材标准?/p>
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逆向思维的作用来选材,突?/p>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p>
没有哪项成功与进步,能离得开质疑与批判。没有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往
往就无法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拥有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但是极?/p>
的批判思维,往往会带来急躁的情绪、极端的言行。其实,许多事情不是那种非此?/p>
彼、非友即敌的关系。基于尊重和通识的理性的判断、客观的分析和均衡的观点,往
往可以让人们避免从赞扬的极端走到了批判的极端?/p>
理性的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p>
的批判,甚至可能会是一种体现某种爱的批判。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此,欧阳修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