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任班主任工作期间?/p>
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放大礼拜假回校的
晚上常常会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p>
询问学生是否平安到校?/p>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p>
生没有注意及时跟家里报平安?/p>
还有一次有个家长来学校给自己的孩子送美术画
板,
我领着该学生去领东西,
他见到父亲买来的画板尺寸不对?/p>
就大声抱怨起来,
令父亲很下不来台?/p>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也发现?/p>
学生对师长?/p>
同学抱怨的
多体谅的少,遇到问题总喜欢往别人身上推脱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p>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到?/p>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p>
师长?/p>
他人的感受,
当然更谈不上有回报意识?/p>
感恩意识在这些学生身上严重缺失?/p>
?/p>
有感恩意识,就缺乏了足够的责任感,不能形成一种使自己“求真向善造美”的
内驱力?/p>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从而进
一步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有感恩之心,学生才会懂得?/p>
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只有让学生有感恩之心,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p>
二、感恩意识薄弱的原因浅析
1
?/p>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感恩教育的缺损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外在原因?/p>
在我们这样的县城?/p>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p>
从小他们就受到长辈们
的过分宠爱,
家务不用做,
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到高质量的满足?/p>
就算是农村的?/p>
生,
现在家庭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p>
学生没有很多的农活家事需要承担?/p>
优越
富足的家庭条件,长辈的溺爱,使学生习惯了索取,而缺乏回报意识。这样环?/p>
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别人的给予当成理所当然,怎能学会感恩?/p>
社会感恩教育的缺损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又一外在原因?/p>
在学生成长的?/p>
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
孩子的基础教育。社会人情关系的淡漠也严重影响着学生那颗柔弱的向善之心?/p>
2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内在原因?/p>
认真分析起来,青春期学生心理有如下特点:?/p>
在智力上,有一定的推理
及独立思考能力,但辨证推理尚未成熟,看问题比较片面。②在自我意识上,喜
欢更多地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张扬自己的个性。③
在情绪上,自控力较差?/p>
不能冷静地看待问题。④在行为上,不少学生远离父母后,缺少家庭的约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