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一、名词解释………………………………………………………………………………………?/p>
1
二、填空……………………………………………………………………………………………?/p>
3
三、选择……………………………………………………………………………………………?/p>
10
四、简答……………………………………………………………………………………………?/p>
28
五、计算……………………………………………………………………………………………?/p>
38
一、名词解?/p>
1.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其单位?/p>
mol/L
?/p>
mmol/L
,用符号
C
表示?/p>
2.
拉平效应:不同强度的酸被溶剂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水平的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p>
3. EDTA
的酸效应:由于的存在,使络合剂参加主反应能力下降的现象叫
EDTA
的酸效应?/p>
4.
参比电极
:
电极电位为已知的在测定过程中恒定不变的电极?/p>
5.
色谱峰高
:
色谱峰顶到基线的垂直距离?/p>
6.
滴定度:
1ml
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质量
(
用表?/p>
,S-
标准溶液
,X-
待测溶液
)
?/p>
7.
区分效应:指溶剂能区分酸碱强度的效应?/p>
8.
原子化器: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心脏部分,它使水样中被测组分的各种型体,在高温分解作用下变成
基态原子?/p>
9.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者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极?/p>
10.
色谱峰宽:指从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两切线与基线相交部分的宽度?/p>
11.
滴定:将标准溶液用滴定管定量并滴加到被分析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滴定?/p>
12.
标准溶液(滴定剂?/p>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p>
13.
标定?/p>
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
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
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p>
14.
化学计量点: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p>
简称计量点
(等
当点?/p>
,以
sp
表示?/p>
15.
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p>
ep
表示?/p>
16.
滴定误差?/p>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p>
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又称滴定误差?/p>
17.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p>
18.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p>
19.
臭阈值:水样用无臭水稀释到闻出最低可辨别的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p>
20.
基线:实验条件下,只有纯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时所得到的信?/p>
-
时间曲线为基线?/p>
21.
朗伯
-
比尔定律?/p>
A=lg(I0/I)=εCL
,当一定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某吸收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p>
lg(I0/I)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光通过的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p>
22.
参比电极:电极的电极电势为已知恒定不变的电极称之为参比电极?/p>
23.
直接电位法:通过测定原电池电极电势直接测定水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方法?/p>
24.
间接电位法:在滴定过程中,根据电极电势的
?/p>
突跃
?/p>
来确定滴定终点,并由滴定剂的用量求出被测物质?/p>
含量,又称为电位滴定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