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必修
3
第四单元训练?/p>
?/p>
?/p>
(一?/p>
注意事项?/p>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p>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p>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p>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p>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p>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p>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p>
第Ⅰ?/p>
阅读?/p>
一、现代文阅读?/p>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p>
3
题?/p>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p>
,其精神
峰顶是唐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p>
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
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一是“知识”面孔,
如孔子说?/p>
《诗经?/p>
可以“多识鸟兽之名”,
如现代语文教育经常提到的“古代文
学知识与素养”,
这是诗性文化传统具有实用性之表现?/p>
二是“审美”面孔,
受西
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这也是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即古诗有审美功能?/p>
可以愉悦心灵。三是“伦理”面孔,它的大背景是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
统”?/p>
前两张面孔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p>
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
由于没有什?/p>
实用价值,
也不给人带来愉快的享受,
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p>
所以正
在陷入深深的遗忘中?/p>
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想:
读不读唐诗与宋词?/p>
与我们又有什?/p>
关系呢?
与希腊文化模式相对,
中国文化模式可称为“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p>
?
腊模式的要义有二?/p>
一是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p>
二是宇宙裂变为主体与?/p>
体两部分?/p>
那种冷酷地压抑感性以及冷酷地征服自然的西方社会生产方式,
就是?
此为基础发展来的?/p>
中国模式不同?/p>
它一方面尽力消解生命内逐渐展开的“感性?/p>
与“理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又通过限制主体的欲望以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p>
盾?/p>
希腊模式是理性文化的代表?/p>
它完全背离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智慧?/p>
中国模式?/p>
诗性文化的典范?/p>
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原始的诗性智慧系统?/p>
以后的中国文化,
尽管
层次繁多?/p>
旁逸斜出,
但都以诗性智慧为根底?/p>
所以说?/p>
中国文化是从“诗性智慧?/p>
中转换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p>
诗性文化当然不是只有审美意义,它本身也曾是我们民族最真实的生活方式?/p>
诗性文化与理性文化的区别?/p>
在历史上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p>
?/p>
管中国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品类繁盛,
但它们的精神气质都是诗性的?/p>
中国古典诗歌?/p>
既是诗性智慧最直观的物化形态,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其中最高境?/p>
的是唐诗与宋词?/p>
当前?/p>
如何才能守护中国诗性文化,
最基础的工作是认识与了?/p>
它。这是不能偷懒的,只能从一首诗、一首词的阅读与研习开始。由此可知,读诗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直接关乎着“诗者天地之心”的“大道”。未来世界,
决不只是理性文化独步天下,
而诗性文化既是理性文化最重要的批判者,
同时也是
人类要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半?/p>
(摘编自刘士?/p>
《“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
阐释?/p>
?/p>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p>
3
分)
?/p>
?/p>
A
.中国的诗性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社会的各个门类,甚至还决定着它们的发?/p>
命运?/p>
B
.人们不读唐诗宋词,这是因为读它没什么实际的用处,读它是一种相当沉重的
负担?/p>
C
.西方社会生产方式的风格,是受“主体化”“对象化”文化模式的影响而产?/p>
的?/p>
D
.诗性文化的形成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更和诗性智慧系统及工业文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