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p>
沁园春·长?/p>
一、教学目?/p>
1
、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p>
东诗词的一半风格?/p>
2
、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p>
壮志豪情?/p>
3
、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p>
4
、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p>
二、教学重难点
1
、“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p>
2
、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p>
3
、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p>
三、教学安?/p>
第一课时
1
、介绍词的知识,
介绍作者,
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
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p>
2
、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p>
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p>
3
、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p>
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p>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p>
XX
,来?/p>
XX
,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p>
我要讲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p>
?/p>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对它的大
体内容有了了解,
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呢一共描写了四幅图画?/p>
分别是独立寒秋图?/p>
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诗人?/p>
如何描绘这些图画的?/p>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p>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
?/p>
“立”字前面
加了一?/p>
“独?/p>
字,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
你来回答?/p>
……嗯?/p>
他说?/p>
“独?/p>
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
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
“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p>
的时间,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p>
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
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p>
?/p>
接下来我们再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
,这是一幅“湘江秋景图?/p>
,诗人从哪几个方?/p>
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位同学,你来说。……好的,他说啊,诗人?/p>
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方面来进行描绘的,是的?/p>
“万山红遍,层林?/p>
染”是写山色。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是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及其附近的许?/p>
山,
“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又与“寒秋”二字呼应,
“万”写山之多,
“遍”则写出了什么?……对的,红之广?/p>
“层林尽染”四个字,表明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