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
诗经
>
两首》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本文选学《诗经》两首诗:《氓》、《采薇》?/p>
《诗经?/p>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p>
原本只称
《诗?/p>
?/p>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p>
始称
《诗经?/p>
?/p>
共收录诗?/p>
305
篇,
故又称“诗三百”,
反映公元?/p>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
?/p>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p>
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诗经》分
“风”“雅”“颂”三部分。“风”共
160
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p>
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p>
105
篇,又分“大雅”和“小
雅”。“大雅?1
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4
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
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1
篇,“鲁颂?
篇,“商颂?
篇,?/p>
40
篇。《诗经》表?/p>
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p>
之辞。“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p>
《氓》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在今河南淇县)的?/p>
歌,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诉说,揭露了负心汉子的丑恶灵魂,控诉了夫权制对妇?/p>
的戕害?/p>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p>
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p>
学习这两首诗,可采用的方法是?/p>
1
.背诵默写,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传统方法?/p>
背诵时,
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故事情节?/p>
发展线索来记诵;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即先背一些容易背下来的诗句或段落,然?/p>
再贯穿起来背整首诗?/p>
2
.了解《诗经》六义。《诗经》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点指《诗经》的体裁?/p>
后三点指《诗经》的表现手法。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诗歌的鉴赏?/p>
3
?/p>
学会“披文入情”?/p>
对于诗中人物情感的把握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要注意从具体?/p>
诗句入手,要重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能死搬套语,?/p>
贴标签?/p>
课文解读
?/p>
?/p>
?
之蚩?/p>
?
,抱?/p>
?
?/p>
?
丝?/p>
(
那青年男子老实巴结,拿着布匹来换丝。①氓:mãng?/p>
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②蚩蚩:chīchī,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③布:一说是货币。④贸:交换,买?/p>
)
?/p>
?/p>
来贸丝,来即
?/p>
我谋
?
?/p>
(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悄?
儿借口向我求婚事。①匪:通“非”,不是。②即:就,靠近。③谋:商量?/p>
)
送子
?/p>
?/p>
?/p>
?/p>
?
?
至于顿丘
?
?/p>
(
那一天我送你趟过淇水,一程又一程直到顿丘。①子:你。②涉:渡诃。③淇:
qí,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④顿丘:地?/p>
,
在今河南省浚县?/p>
)
匪我?/p>
?/p>
期,子无良媒
?
?/p>
(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