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p>
满分
100
?/p>
一、判断题(每?/p>
2
分,?/p>
10
分)
1.
博弈论中的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
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
?/p>
?/p>
2.
渐进模型认为政策制定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p>
程。(
?/p>
?/p>
3.
马尔柯夫链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长远概率只与一阶段移变概率有关,而与目前状态无关。(
?/p>
?/p>
4.
政策目标群体的成员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对政策执行过程做出具有?/p>
对性的评价。(
×
?/p>
5.
评估是否准确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性。(
×
?/p>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p>
10
分)
1.
有限理性模?/p>
答:西蒙有限理性模型指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称为有限理性,他们?/p>
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p>
2.
过失性社会问?/p>
答:
过失性社会问题是指产生于部分人群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p>
三、简答题(每?/p>
15
分,?/p>
30
分)
1.
简述政策模型有效性的条件(如何衡量模型的有效性)?/p>
答:?/p>
1
)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p>
?/p>
2
)认定重要层面。好的模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转移?/p>
真正重要的因素上,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共政策的真实起因和重要结果?/p>
?/p>
3
)符合社会现实。政策模型应该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p>
?/p>
4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概念在沟通过程中应该具有实质性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p>
?/p>
5
)指导调查与研究。一个概念或一系列概念所解释的内容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和证实?/p>
?/p>
6
)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一定的假设,而不是仅仅盯住客观存在的经验
数据?/p>
2.
简述有限理性模型的具体步骤?/p>
?/p>
:
?/p>
1
)确定有限的决策目标
?/p>
2
)提出尽量多的备选方?/p>
?/p>
3
)搜索方案?/p>
分析方案
?/p>
4
)选择满意方案
(
顺序、效?/p>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