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p>
18
课《古诗二首?/p>
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p>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p>
《雾
在哪里?/p>
《雪孩子?/p>
3
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
的单元,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p>
教学重点?/p>
“展开想象?/p>
获得初步的体验?/p>
?/p>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p>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p>
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
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p>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p>
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p>
前两?/p>
“危楼高百尺?/p>
手可摘星辰?/p>
?/p>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
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p>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p>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p>
,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p>
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p>
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p>
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p>
接着两句用“穹庐?/p>
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
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
有形象,有色彩?/p>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
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p>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p>
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p>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p>
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p>
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p>
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p>
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p>
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p>
二、教学目?/p>
《语文课程标准?/p>
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
“诵读儿歌?/p>
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p>
?/p>
基于教材内容?/p>
《语文课程标?/p>
?/p>
2011
版)
》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认识“宿、寺”等
12
个生字,会写“危、敢”等
8
个字,理解“苍苍、茫茫?/p>
等词语的意思?/p>
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p>
3.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p>
原的高远辽阔?/p>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p>
三、教学准?/p>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p>
四、教学过?/p>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p>
1.
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
创设情境,理解诗题?/p>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
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p>
(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