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项目
]
?/p>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4QN213
?/p>
[
作者简?/p>
]
?/p>
牛丰
(1978-)
,男,安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与安全研究?/p>
武汉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风险控制分?/p>
牛丰
1
苏原
2
周翔?/p>
2
杨俊
2
?/p>
1.
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
100844
2.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p>
[
摘要
]
?/p>
本文以武汉市轨道交?/p>
3
号线一期工程宗关站Ⅲ、Ⅳ号出入口的实际施工情况为背景,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风险,并同时结合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到顶管施工技术在武汉市这种软土地?/p>
还未广泛运用,且施工人员的顶管施工经验不足,对这一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预防,并采取相应的?/p>
施予以控制,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也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材料。通过对宗关站Ⅳ号出入口的顶管施工?/p>
程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p>
1
)在施工现场不同部位布设监测点能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p>
?/p>
2
?/p>
Ⅳ号出入口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远远大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量,且最大沉降可?/p>
58.58mm
,且随着顶管的顶
进,呈现逐渐增大趋势?/p>
?/p>
3
)顶管通道周边的高架桥墩的沉降量很小,且不超过
2mm
,沉降值大体保持稳定?/p>
[
关键?/p>
]
?/p>
矩形顶管,地铁出入口,施工监测,风险控制
[
中图分类?/p>
]
?/p>
TU745.3
[
文献标识?/p>
]
?/p>
A
[
文章编号
]
?/p>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都
已广泛投入使用,顶管法是继盾构技术之后发展起
来的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它不需要开挖面层,
可以穿越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公路、铁路、地
下构筑物等多种障碍,由于它的各种优点,现已被
大量运用在地下建筑领域,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p>
但对于武汉市这种软土地区来说,特别是在地铁出
入口施工的过程中?/p>
顶管施工的运用还不是很普及,
相对于北方地区,武汉市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地铁车
站出入口是采用的顶管法施工,在土质方面,顶管
施工有其严格的要求。针对武汉市仅有的运用顶?/p>
施工的车站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将来类似的情况
提供经验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本文就针对武汉市轨道交?/p>
3
号线一期工程宗
关站Ⅲ、Ⅳ号出入口顶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p>
险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预控措施,对各种风险进
行控制,进而让施工能按照计划进行,同时也达?/p>
安全施工的目的?/p>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p>
宗关站Ⅲ号出入口通道下穿二环线高架桥、建
一路,顶管通道结构距离二环线桥墩最近距?/p>
0.72m
。出入口顶管始发井位于建一路与解放大道
交叉路口的西南象限内的扬子江大厦门前,顶管施
工场地需要占用扬子江大厦门前的人行道及解放大
道两股机动车道。出入口顶管接收井紧临车站主?/p>
结构,位于二环线高架桥正下方,接收井地面在桥
面下净?/p>
4.2m
?/p>
Ⅲ号出入口顶管通道施工期间?/p>
需
要下穿一?/p>
φ
800
污水管、一?/p>
φ
1350
污水管、一
处强电管群,一个路灯杆基础?/p>
Ⅳ号出入口下穿二环线高架桥、横跨建一路,
顶管通道结构侧墙外侧距离二环线桥墩最近距?/p>
3.62m
。出入口顶管始发井临近车站主体结构,?/p>
于建一路东侧半幅道路下方;顶管接收井位于建一
路西侧的空地内。出入口顶管通道施工要下穿一?/p>
φ
1350
污水管和一?/p>
φ
1000
污水管?/p>
下穿一个电?/p>
方沟,电信、军缆、信息网络、信息管网等管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