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软式排球于(
1995
)年传入我国?/p>
2.
我国历史上首届软式排球比赛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p>
3.
?/p>
1996
)年中国排协颁布我国第一部《软式排球竞赛规则》?/p>
4.
在我国软式排球运动导入期,使用的是(充气式)软式排球?/p>
5.
在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开展的软式排球活动使用的是(免充气式)软式排球?/p>
6.
我国自己研制的免充气式排球于?/p>
1999
)年获得专利,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软式排球器材?/p>
7.
移动是指从起动到(制动)之间的位移?/p>
8.
(起动)是移动的开始?/p>
9.
决定移动速度的关键是(起动的快慢)?/p>
10.
制动的实质是(恢复平衡)?/p>
11.
(发球)是软式排球比赛的开始?/p>
12.
在接发球和防守垫球时,身体来不及移动正对来球,则垫球击球点在体侧,称为(体侧垫球)技术?/p>
13.
由体前向背后垫球的方法称为(背垫)技术?/p>
14.
当来球离身体较远、速度较快而来不及后不便用双手垫球时,可采用(单手)垫球技术?/p>
15.
当不便用传球或垫球时,采用单手或双手在胸部或肩部以上挡击来球,此种技术称为(挡球)?/p>
16.
二传队员传出的球顺网飞行称为(顺网二传)技术,此技术是常用的比较简单的二传技术?/p>
17.
(拦网)技术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p>
18. “五一”配备中,通常在二传队员的对角位置上配备一名有进攻能力的队员,此队员被称为(接应二
传)?/p>
19.
软式排球
A
制和
B
制全队均由(
8
)名队员组成?/p>
20.
在我国,软式排球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依赖(软式排球器材)的研制与开发?/p>
21.
软式排球场上的移动在距离上有何特点即大部分都是(短)距离的移动?/p>
22.
(抛球不稳)是影响击球准确的主要原因?/p>
23.
击球的用力要根据(来球的力量大小)和击球距离的远近来确定?/p>
24.
单手垫球控制范围大,但由于击球面积小,对于(球的方向)不易控制?/p>
25.
挡球主要有两种,包括双手挡球和(单手挡球)?/p>
26.
软式排球传球是用双手或单手在(额前)上方,利用手指、手腕的弹击力完成的击球动作?/p>
27.
传球时,必须将两手组成圆弧形来吻合球,(手型)是传球的关键?/p>
28.
传球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传球用力)?/p>
29.
向后背方向传球的技术称作(背传)?/p>
30.
将未接到位且距离球网较远的一传球和防守起的球传至网前便于进攻队员扣球的位置和高度上,
称之?/p>
(调整传球)技术?/p>
31.
扣球是扣球手与(二传)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击球动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扣球手的威力发挥?/p>
32.
扣球起跳步法有两种,一脚跨出后,另一脚迅速向前并步,落于该脚之前随即起跳的步法称作(并步?/p>
跳)?/p>
33.
扣球起跳步法有两种,
一脚跨出的同时?/p>
另一脚也紧接着跨出?/p>
两脚腾空又几乎同时着地的步法称作
(跨
步起跳)?/p>
34.
软式排球的扣球比
6
人制排球扣球更加注意用力的把握,因此控制好(力量)是关键?/p>
35.
扣球动作的结束环节是(落地)?/p>
36.
由于软式排球球体较软,两臂若与球网贴得不近,容易造成(“窝裹”)现象?/p>
37.
水平较低的队伍一般采用(五)人接发球阵形?/p>
38.
每队除拦网外,最多可击球?/p>
3
)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