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第一?/p>

 

绪论

 

一?/p>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CT

技?/p>

?/p>

PET

技术;

ERP

技术;

 

(书

P46-49

?/p>

 

第二?/p>

 

知觉

 

一?/p>

知觉失调?/p>

统合失认;联想失认(

associative agnosia

);?/p>

貌失?/p>

 

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

 

 

•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p>

 

 

•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

 

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p>

 

1

、模板匹配理?/p>

 

(书

P106-111

?/p>

 

2

、特征分析理?/p>

 

(书

P111-113

?/p>

 

3

、特征整合论

: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p>

 

?/p>

Treisman

?/p>

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p>

模型?/p>

 

?/p>

Treisman

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p>

 

早期的前注意阶段

 

后期的特征整合阶?/p>

 

自动、平行加?/p>

 

系列加工

 

特征漂移

 

特征整合成为客体

 

特征地图

 

位置地图

 

•实验证?/p>

1

:错觉性结合试?/p>

 

 

 

 

•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实验方法:

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p>

中间印着字母。被试先报告?/p>

 

 

 

 

 

 

 

 

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

 

 

•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

 

•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p>

 

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

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p>

 

•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p>

 

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p>

往往不能被意识到?/p>

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甚至是永

 

 

 

 

久性的

 

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p>

 

•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

 

 

 

变化盲现象说明,

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

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p>

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第一?/p>

 

绪论

 

一?/p>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CT

技?/p>

?/p>

PET

技术;

ERP

技术;

 

(书

P46-49

?/p>

 

第二?/p>

 

知觉

 

一?/p>

知觉失调?/p>

统合失认;联想失认(

associative agnosia

);?/p>

貌失?/p>

 

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

 

 

•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p>

 

 

•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

 

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p>

 

1

、模板匹配理?/p>

 

(书

P106-111

?/p>

 

2

、特征分析理?/p>

 

(书

P111-113

?/p>

 

3

、特征整合论

: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p>

 

?/p>

Treisman

?/p>

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p>

模型?/p>

 

?/p>

Treisman

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p>

 

早期的前注意阶段

 

后期的特征整合阶?/p>

 

自动、平行加?/p>

 

系列加工

 

特征漂移

 

特征整合成为客体

 

特征地图

 

位置地图

 

•实验证?/p>

1

:错觉性结合试?/p>

 

 

 

 

•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实验方法:

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p>

中间印着字母。被试先报告?/p>

 

 

 

 

 

 

 

 

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

 

 

•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

 

•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p>

 

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

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p>

 

•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p>

 

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p>

往往不能被意识到?/p>

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甚至是永

 

 

 

 

久性的

 

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p>

 

•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

 

 

 

变化盲现象说明,

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

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p>

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第一?/p>

 

绪论

 

一?/p>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CT

技?/p>

?/p>

PET

技术;

ERP

技术;

 

(书

P46-49

?/p>

 

第二?/p>

 

知觉

 

一?/p>

知觉失调?/p>

统合失认;联想失认(

associative agnosia

);?/p>

貌失?/p>

 

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

 

 

•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p>

 

 

•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

 

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p>

 

1

、模板匹配理?/p>

 

(书

P106-111

?/p>

 

2

、特征分析理?/p>

 

(书

P111-113

?/p>

 

3

、特征整合论

: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p>

 

?/p>

Treisman

?/p>

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p>

模型?/p>

 

?/p>

Treisman

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p>

 

早期的前注意阶段

 

后期的特征整合阶?/p>

 

自动、平行加?/p>

 

系列加工

 

特征漂移

 

特征整合成为客体

 

特征地图

 

位置地图

 

•实验证?/p>

1

:错觉性结合试?/p>

 

 

 

 

•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实验方法:

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p>

中间印着字母。被试先报告?/p>

 

 

 

 

 

 

 

 

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

 

 

•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

 

•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p>

 

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

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p>

 

•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p>

 

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p>

往往不能被意识到?/p>

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甚至是永

 

 

 

 

久性的

 

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p>

 

•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

 

 

 

变化盲现象说明,

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

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p>

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

 

Ͼλ">
Ͼλ
Ŀ

认知心理学复习纲?-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第一?/p>

 

绪论

 

一?/p>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CT

技?/p>

?/p>

PET

技术;

ERP

技术;

 

(书

P46-49

?/p>

 

第二?/p>

 

知觉

 

一?/p>

知觉失调?/p>

统合失认;联想失认(

associative agnosia

);?/p>

貌失?/p>

 

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

 

 

•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p>

 

 

•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

 

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p>

 

1

、模板匹配理?/p>

 

(书

P106-111

?/p>

 

2

、特征分析理?/p>

 

(书

P111-113

?/p>

 

3

、特征整合论

: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p>

 

?/p>

Treisman

?/p>

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p>

模型?/p>

 

?/p>

Treisman

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p>

 

早期的前注意阶段

 

后期的特征整合阶?/p>

 

自动、平行加?/p>

 

系列加工

 

特征漂移

 

特征整合成为客体

 

特征地图

 

位置地图

 

•实验证?/p>

1

:错觉性结合试?/p>

 

 

 

 

•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实验方法:

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p>

中间印着字母。被试先报告?/p>

 

 

 

 

 

 

 

 

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

 

 

•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

 

•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p>

 

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

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p>

 

•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p>

 

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p>

往往不能被意识到?/p>

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甚至是永

 

 

 

 

久性的

 

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p>

 

•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

 

 

 

变化盲现象说明,

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

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p>

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

 



ļ׺.doc޸Ϊ.docĶ

  • 2019ռ Ӣȫ
  • ݿ⼰Ӧáʵ鱨-()
  • ʡ2017ϰ껯ʦɽеҵʯĿ
  • ΢﹤ĩϰϰȫ
  • ˽̰2018꼶ѧϲȫᵼѧ()
  • лѧߺİ
  • ƻԱλְ˵
  • ׶԰γơγԿ˴
  • ģͲοӦơMIT
  • ĵ滮רҵ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