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p>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工程力学》期末试卷(
A
?/p>
班级专业?/p>
学号?/p>
姓名?/p>
成绩?/p>
一?/p>
填空
?/p>
25
分)
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p>
2.
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这两个
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p>
3.
力偶是由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组合而成?/p>
4.
常用的约束有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p>
5.
空间力系根据力系各力作用线的分布情况?/p>
可分为空间汇交力系?/p>
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任意力系?/p>
6.
平面弯曲梁剪力和弯矩正负判定口诀为: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p>
7.
刚体做平移运动时,其上各点的运动轨迹形状相同且彼此平行?/p>
8.
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把动参考系相对
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p>
9.
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速度,称为动点的相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速度称为动点的绝?/p>
速度?/p>
二?/p>
判断
?/p>
10
分)
1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p>
(√?/p>
2
.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p>
(√?/p>
3
.刚体受三个共面但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三力必汇交于一点?/p>
(√?/p>
4
.力矩的单位?/p>
N
·
M
或?/p>
kN
·
M
?/p>
(√?/p>
5
.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通过销钉的中心,垂直于支承面,指向被约束的物体,恒为压力?/p>
(╳?/p>
6
.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个平面内,该力系称为平面力系?/p>
(√?/p>
7
.力学中仅用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未知力的情况称为静定问题?/p>
(╳?/p>
8
.物体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p>
(╳?/p>
9
.平面弯曲梁的受力特点是所受外力均在过梁轴线的平面内?/p>
(√?/p>
10
.刚体做平移时,它的质心运动的情况与单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直接用质心代替刚体进行
分析?/p>
(√?/p>
三?/p>
选择
?/p>
20
分)
1.
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
D
?/p>
A
、物?/p>
B
、流?/p>
C
、物?/p>
D
、刚?/p>
2.
两个大小?/p>
3N
?/p>
4N
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最大值为?/p>
B
?/p>
A
?/p>
5N
B
?/p>
7N
C
?/p>
12N
D
?/p>
1N
3.
在研究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时,我们把杆件单位长度的绝对变形称为?/p>
B
?/p>
A
、应?/p>
B
、线应变
C
、变?/p>
D
、正应力
4.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为?/p>
D
?/p>
A
?/p>
W=FS
B
?/p>
P=MV
C
?/p>
I=FT
D
?/p>
F=ma
5.
以下关于截面上内力的大小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p>
A
?/p>
A
、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B
、与截面的尺寸有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无?/p>
C
、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D
、与截面的形状有关,但与截面的尺寸无?/p>
6.
当作用在质点系上外力系的主矢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为零时,则质点系质心的
(
D
)
A
.速度一定为?/p>
B
.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保持不?/p>
C
.加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一定不为零
D
.加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保持不?/p>
7.
一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而且该力系又为平衡力系,则可列独立平?/p>
方程的个数是
(
A
)
A
?/p>
6
?/p>
B
?/p>
5
?/p>
C
?/p>
4
?/p>
D
?/p>
3
?/p>
8.
已知点的运动方程?/p>
x=2t3+4
?/p>
y=3t3
?/p>
3
,则其轨迹方程为
(
B
)
A.3x +4y
?/p>
36 =0
B.3x
?/p>
2y
?/p>
18 =0
C.2x
?/p>
2y
?/p>
24 =0
D.2x
?/p>
4y
?/p>
36 =0
9.
如图所示,质量?/p>
m
、长度为
Z
的均质细直杆
OA
,一端与地面光滑铰接,另一端用?/p>
AB
维持
在水平平衡位置?/p>
若将?/p>
AB
突然剪断?/p>
则该瞬时?/p>
?/p>
OA
的角速度
ω
和角加速度仅分别为
(
B
)
A. ω=0, α=0
B. ω=0, α?
C. ω=10, α=0
D. ω?, α?
10.
一受扭圆棒如图所示,?/p>
m-m
截面上的扭矩等于
(
D
)
A
?/p>
Tm-m=M+M=2M
B.Tm-m=M
?/p>
M=0
C
?/p>
Tm-m=2M
?/p>
M=M
D.Tm-m=
?/p>
2M+M=
?/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