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p>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p>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p>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p>
上无效?/p>
一、现代文阅读?/p>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p>
3
题?/p>
人的生物性,
决定了人是要生老病死的?/p>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p>
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是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社会都必然永远存在,也有整个消亡的?/p>
。这种“死?/p>
和“不死”是我们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p>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p>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p>
即社会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时生同时死。在共处的这段时间里,每
个人的人生经验、知识、感受、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一个人的生命可能会逝去,但
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p>
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
它们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比如石刻?/p>
竹简、书本、光盘等信息载体)传递给别人,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p>
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
保存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
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p>
动态的?/p>
更新?/p>
“信
息库?/p>
,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p>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p>
。像唐朝的诗人李白,他作为一个人,生物性决定了他必然会
逝去,但他的诗作,连同他的诗的风格,都保存在各种文献中,成为“文化?/p>
。社会长存,文化
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
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p>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李白的诗作,经过几百年?/p>
一千年后,还能重新影响、塑造出别的诗人,他们可能接近李白,可能超越李白……文化把不同
时间、空间的人“接通”了,可以共享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p>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说,
“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p>
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
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
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
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它是跨越时间、空间和生命的东西,?/p>
是先于个体而存在,不随个体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所以我们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
史中,文化才显示出其真实的意义?/p>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p>
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p>
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如社会的运行机制、社会结构等。像我们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