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p>
教育与教育学
(基础章)
第一?/p>
教育的认?/p>
一?/p>
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p>
(一?/p>
教育的日常用?/p>
作为一种过?/p>
有三?/p>
作为一种方?/p>
作为一种社会制?/p>
(二?/p>
教育的词?/p>
educare
“引出”的意思?/p>
在我国,
“教”与“学”是词源?/p>
(三?/p>
教育的定?/p>
(★★★代表重点?/p>
1
?/p>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p>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
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p>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
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p>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p>
2
?/p>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p>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p>
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p>
?/p>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p>
?/p>
3
?/p>
二者的缺陷?/p>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p>
;循环定?/p>
(狭义的?/p>
?/p>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p>
4
?/p>
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
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p>
A
?/p>
实践?/p>
B
?/p>
耦合过程
C
?/p>
动力?/p>
D
?/p>
社会性、历史性、文化?/p>
二?/p>
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p>
教育?/p>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
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p>
1
?/p>
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
?/p>
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
发展的使?/p>
3
?/p>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
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
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
体发展的人?/p>
4
?/p>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p>
“规定?/p>
(二?/p>
学习?/p>
1
?/p>
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p>
有两个:
“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p>
践中是有害的?/p>
跟“学生”相比,
“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p>
2
?/p>
学习者的特征?/p>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p>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p>
不同?/p>
(三?/p>
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
料或教科?/p>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
法、教育组织形?/p>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p>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p>
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p>
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
素的有机结合?/p>
三?/p>
教育的形态★
(一?/p>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
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了解
二者的概念
注意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p>
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
20
世纪
70
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
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p>
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p>
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p>
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
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
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p>
,以及建?/p>
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p>
?/p>
(二?/p>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
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
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p>
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p>
(三?/p>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p>
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注意三方?/p>
?/p>
1
?/p>
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p>
经济状态以及上
层建筑的特征?/p>
2
?/p>
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p>
,前者是基本?/p>
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p>
3
?/p>
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p>
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p>
第二?/p>
教育的历史发?/p>
一?/p>
教育的起?/p>
(一?/p>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p>
(二?/p>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p>
育起源的?/p>
法:勒图尔诺
英:沛西·?/p>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p>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
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p>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
要?/p>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
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p>
源问题生物学化?/p>
(三?/p>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p>
?/p>
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p>
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
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p>
(四?/p>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p>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p>
二?/p>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p>
(一?/p>
农业社会的教?/p>
1
?/p>
农业社会的基本特?/p>
(基本了解就可)
2
?/p>
农业社会的教育特?/p>
a
?/p>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
?/p>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p>
c
?/p>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p>
工业社会的教?/p>
1
?/p>
工业社会的基本特?/p>
(基本了解就可)
2
?/p>
工业社会的教育特?/p>
(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对应着
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