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p>
3
月读书笔?/p>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是张文质老师的著作。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生命化教?/p>
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p>
1+1
新父母行动”发起人。读过本书,我对教育是慢的艺术有?/p>
进一步的认识?/p>
首先?/p>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耐心与等待?/p>
目前,由于一些家长不能够全面地认识与理解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家长
无视孩子年龄特征?/p>
在跟谁赛跑似的不停地给孩子报着各种各样的学习班?/p>
比如?/p>
有的孩子
刚满一岁,
家长就迫不及待地给他报了启智班,
还不满两岁就又开始让他学起了画画?/p>
刚满
三岁就让他背经典?/p>
四岁刚到便让他学起了一年级的课程等等?/p>
有的孩子甚至一次报了多?/p>
学习班,
每到周末?/p>
就跟着家长如同走马灯似的到处赶班上课?/p>
有些家长想让孩子一口气?/p>
成个大胖子,却忘记了?/p>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孩子变得优秀的愿望是好的?/p>
但急功?/p>
利、操之过急,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无谓地追求快速、高效了。教育需?/p>
耐心等待,拔苗助长,违背了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p>
其次,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学会从容与宽容?/p>
当你发现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p>
你也辅导了一段时间,
却仍然不见大的转变时?/p>
不要对其失去信心?/p>
更不要对他采取非打即骂的极端方式?/p>
那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p>
曾读过一篇短文:
牵着蜗牛去散步,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内容大致是这样的?/p>
上帝交给一个人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他不能走太快,因为蜗牛已经尽
力爬了,只是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他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他,?/p>
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他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
气,
往前爬……这个人感到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他抬头问天?/p>
天上
一片安静,
他想?/p>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p>
他还管什么?他让蜗牛往前爬?/p>
自己跟在后面生闷气?/p>
走着走着?/p>
他竟然闻到了花香?/p>
感受到了微风,他还听到了鸟叫和虫鸣,看到了满天的星斗
那么亮丽!他有些疑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他忽然想起来了,也许是他错了?/p>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他去散步呢?/p>
这篇短文让我想到,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p>
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成人的有所不同?/p>
所以使得我们会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气疯的时候,
?/p>
你若能静下心来,
耐心陪伴孩子成长?/p>
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
你就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是?/p>
么美妙。所以,
我们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做教师的,何妨放慢自己的脚步,
倾听孩子内心?/p>
声音,陪他们一起静静体会生活的滋味?/p>
记得我在教我班的孩子学习区分“具”和“县”这两个字的时候,一个孩子怎么也分?/p>
清这两个字的写法,不是把“县”字里面多写一笔,就是把“具”这个字少写一横,当时?/p>
我非常生气,心里想,怎么还会有这么笨的孩子呢?不就是两个字嘛?/p>
写了几十遍了?/p>
怎么
就是分不清呢?结果我越是急躁,他越是写不好。后来,我干脆不让他写了,让他休息。隔
了一天,我和风细雨地教他写其中一个字,直到他写会?/p>
又过了一天,
我又春风拂面地教?/p>
写另一个字,直到他写会。后来,再观察他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竟然都写对了。看来,?/p>
于有的孩子,即便是分清两个字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有个过程。耐心等他学会时,我发现,
我不着急了,他也开心了。现在想来,这个学会的过程,成全的何止是孩子啊,还有大人?/p>
浏览网页,我曾看到一位班主任给家长发了这样一则短信: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
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
长地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花都有自己的花期?/p>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p>
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p>
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