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情怀
林建华校长在
2015
年毕业典礼上的讲?/p>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p>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p>
非常重要的日子,
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校
长,我祝贺你们,从北京大学这所伟大的学校顺利毕业,也为你们更精彩的明天祝福?/p>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
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p>
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p>
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
基础?/p>
今天?/p>
你们就要毕业了,
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p>
我们都感恩北大,但我?/p>
望你们记住,北大给予了你知识,给予了你能力,
却不能代替你安排未来?/p>
未来需要你自己
去探索,去适应,去质疑,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
只有你们,才能够对北大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负责?/p>
人们常把毕业典礼比作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作为一个“老北大人?/p>
,在分别的时刻,除了
祝贺与祝福,我还非常希望,与你们一起分享几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p>
微视频,
我也试着做了一个?/p>
我希望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p>
看到并记住作为一个北大人所?/p>
有的家国情怀?/p>
她叫樊锦诗,
1963
年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几十年的院长?/p>
刚刚卸任,成为荣誉院长?/p>
52
年前,也是毕业季,也是在燕园,这位来自上海,美丽、聪
慧的毕业生,收到了一封家书,反对她去敦煌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了,原因很简单,
“已?/p>
答应了?/p>
。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敦煌女儿?/p>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p>
世间风云如何变幻?/p>
一直守护着丝绸之路上的人类宝贵遗产?/p>
一直探寻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p>
今天?/p>
作为世界著名的敦煌学者,她依然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p>
“同意去敦煌?/p>
?/p>
这一
声轻轻的承诺,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p>
他叫张益唐,
北大数学?/p>
78
级学生,
普渡大学博士?/p>
他自幼热爱数学,
认为数学是美丽的?/p>
值得一生投入?/p>
张益唐的学术生涯艰辛曲折?/p>
一度曾没有固定工作?/p>
当他对孪生素数猜想作
出巨大贡献、轰动全球数学界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普通讲师?/p>
无论
生活多么艰难?/p>
他对数学的梦想和热爱?/p>
与儿时一样,
依然那么纯真?/p>
那么圣洁?/p>
从未改变?/p>
2014
年,张益唐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大器晚成者的获奖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p>
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
放弃?/p>
她叫吕植?/p>
1981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北大保护生物学教授,
NGO
组织(山水自
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园中就流传着她的故事。从读书时开始,吕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