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理论及应用
同一律?/p>
矛盾律和排中律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p>
可以规范思维的确定性和协调性?/p>
本文将阐
述这“三律”的理论并举出其应用?/p>
(一?/p>
同一?/p>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同一?/p>
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p>
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其公式是:
A
?/p>
A
?/p>
A
表示任一概念、命题和其他思维形式?/p>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p>
一?/p>
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p>
不能混淆?/p>
偷换概念?/p>
例如: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
一个可宝贵的?/p>
二、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不能转移或偷换论题;三、保持语境自身的?
一。不能混淆或偷换语境?/p>
(二)矛盾律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
即不能既肯定它,
又否定它?/p>
对于两个相互矛盾和反对的命题?/p>
不能同真
(相互矛盾的命题
必有一假,相互反对的命题可以同假)。其公式是:
A
且非
A
?/p>
A
表示任一命题?/p>
“非
A
”表
?/p>
A
的矛盾命题。则两个反对命题不能同真。矛盾律?/p>
求在同一思维?/p>
程中,不能同?/p>
肯定两个矛盾
或反对命题,必须否定其中?/p>
一,否则就是犯了“自相矛
盾”的逻辑?/p>
误。如不能?/p>
“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p>
是物质?/p>
(三)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矛盾命题不能同假?/p>
必有一真?/p>
即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
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
而没有其他可?/p>
(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
此外没有其他?/p>
能)。其公式?/p>
A
或者非
A
?/p>
A
表示任一命题。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
必须肯定其一。不能犯“矛盾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但同时反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违
反排中律的要求。如:既说“此?/p>
锋利,无坚不摧”,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p>
?/p>
就违反了排中
律的原则?/p>
(四)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p>
在这“三律”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矛盾律和排中律,因此说说这两者的区别,以便更好地
把握。一、使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二?/p>
逻辑要求不同?/p>
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或反对命题?/p>
对矛盾命题必须否定其中之
一?/p>
对反对命题至少否定其中之一?/p>
而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p>
必须肯定?/p>
中之一;三、逻辑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矛盾两不?/p>
错误?/p>
(五)同一律的应用
?/p>
1
?/p>
李白游秋浦,当地汪伦家居桃花潭一带,很想见李,但又苦于不认识,心生一计,
给李写了一卦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p>
店。”此乃李生前两大嗜好,欣然前住。却全然不见,原来“十里桃花”是桃花?/p>
方圆十里,“万家酒店”是有一家酒店店主姓万?/p>
此例中,汪伦偷换了“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概念,使李白前往?/p>
?/p>
2
?/p>
有一天,某城市一家餐馆前挂了一个“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牌子。第二天刚开始营
业,
就顾客盈门?/p>
可顾客一吃完饭,
老板就要钱?/p>
人们问他?/p>
“牌子上不是写着‘明
天吃饭不要钱’吗?”老板答道:“是啊,明天不要钱,今天要钱。”第三天,第
四天,老板照收不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