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p>
话说《诗经》之
?/p>
?/p>
?/p>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p>
?/p>
?/p>
?/p>
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p>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p>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p>
?/p>
孔子对曰?/p>
?/p>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p>
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p>
?/p>
这就?/p>
?/p>
风气
?/p>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
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p>
?/p>
上行下效
?/p>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
?/p>
?/p>
?/p>
的含义,
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p>
换言之,
《诗经》之
?/p>
?/p>
?/p>
,即是各地区、各民族?/p>
?/p>
风俗习惯
?/p>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
?/p>
风俗习惯
?/p>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p>
?/p>
?/p>
?/p>
实际上就?/p>
?/p>
?/p>
?/p>
,就?/p>
?/p>
社会行为规范
?/p>
?/p>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p>
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p>
《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
?/p>
?/p>
?/p>
?/p>
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
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
的景?/p>
…?/p>
周文王用
?/p>
?/p>
?/p>
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p>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
法!而这些所谓的
?/p>
看法
?/p>
,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
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p>
?/p>
风俗
?/p>
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
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p>
?/p>
?/p>
?/p>
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p>
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p>
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
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
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p>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是大部分人
?/p>
约定俗成
?/p>
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
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
们重读《诗经?/p>
,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p>
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p>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p>
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p>
?/p>
?/p>
?/p>
?/p>
?/p>
社会行为规范
?/p>
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
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p>
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