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方?/p>
一、教学内容分?/p>
(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
的重要性)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
《地理?/p>
(必?/p>
1
?/p>
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p>
?/p>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本节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介绍了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着重说
明了这两种构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p>
二、教学目?/p>
(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
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p>
1.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2.
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实践意义?/p>
3.
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p>
4.
初步学会野外地质地形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p>
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p>
二、教学重难点
1.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p>
2.
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主要地形?/p>
三、学习者特征分?/p>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p>
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
已有知识与能力:学生在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中已经获得?/p>
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方面的知识,且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对山地概念
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运用所学内、外力因素分析山地形成的知识基础与经?/p>
条件?/p>
2.
存在困难及问题:学生虽对内、外力作用有所认识,对山地概念也有初步?/p>
理解,但这种理解也仅是建立在很肤浅的经验的基础上,其中学生头脑中关?/p>
山地的错误认知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山地成因造成困难?/p>
3.
应对策略:一是用形象、生动山地成因奥妙的案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p>
兴趣与学习欲望;二是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采用多媒体、板图、讲述等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