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 1 - 

广东省汕头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p>

?/p>

3

月)

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p>

 

本试?/p>

10

页,

22

小题,满?/p>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本试卷分?/p>

I

?/p>

(

阅读?/p>

)

和第

II

?/p>

(

表达?/p>

)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p>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p>

(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p>

?/p>

2B

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p>

 

2.

作答选择题时?/p>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p>

?/p>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p>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p>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p>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p>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p>

领域的开山纲领?/p>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诗经?/p>

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p>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p>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

“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

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

德倾向?/p>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p>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p>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 1 - 

广东省汕头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p>

?/p>

3

月)

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p>

 

本试?/p>

10

页,

22

小题,满?/p>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本试卷分?/p>

I

?/p>

(

阅读?/p>

)

和第

II

?/p>

(

表达?/p>

)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p>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p>

(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p>

?/p>

2B

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p>

 

2.

作答选择题时?/p>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p>

?/p>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p>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p>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p>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p>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p>

领域的开山纲领?/p>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诗经?/p>

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p>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p>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

“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

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

德倾向?/p>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p>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p>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 1 - 

广东省汕头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p>

?/p>

3

月)

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p>

 

本试?/p>

10

页,

22

小题,满?/p>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本试卷分?/p>

I

?/p>

(

阅读?/p>

)

和第

II

?/p>

(

表达?/p>

)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p>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p>

(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p>

?/p>

2B

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p>

 

2.

作答选择题时?/p>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p>

?/p>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p>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p>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p>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p>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p>

领域的开山纲领?/p>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诗经?/p>

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p>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p>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

“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

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

德倾向?/p>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p>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p>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Ͼλ">
Ͼλ
Ŀ

广东省汕头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 1 - 

广东省汕头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p>

?/p>

3

月)

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p>

 

本试?/p>

10

页,

22

小题,满?/p>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本试卷分?/p>

I

?/p>

(

阅读?/p>

)

和第

II

?/p>

(

表达?/p>

)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p>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p>

(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p>

?/p>

2B

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p>

 

2.

作答选择题时?/p>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p>

?/p>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p>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p>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p>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p>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p>

领域的开山纲领?/p>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诗经?/p>

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p>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p>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

“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

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

德倾向?/p>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p>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p>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ļ׺.doc޸Ϊ.docĶ

  • 20143ģԾһʵ
  • ѧְҵ滮.׼
  • 2019˽̰꼶ϲĽʡʡֻ
  • ﻯѧԾ1
  • 2018й緹ҵгбĿ¼
  • ˶ѧ
  • ̶֧ǹ48
  • ҵ˰ϰ
  • 2013 - ҵڲ֪ʶ+
  • 2019-2020߶ѧп⺬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