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广东省汕头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p>
?/p>
3
月)
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p>
本试?/p>
10
页,
22
小题,满?/p>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p>
注意事项?/p>
1.
本试卷分?/p>
I
?/p>
(
阅读?/p>
)
和第
II
?/p>
(
表达?/p>
)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p>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p>
(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p>
?/p>
2B
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p>
2.
作答选择题时?/p>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p>
?/p>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p>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p>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p>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p>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p>
领域的开山纲领?/p>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诗经?/p>
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p>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p>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
“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
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
德倾向?/p>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p>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p>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