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p>
?/p>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皖北协作区
?/p>
?/p>
21
届高三联?/p>
?/p>
?/p>
考生注意?/p>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p>
卡上的指定位置?/p>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p>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p>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
一、现代文阅读?/p>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p>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p>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p>
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p>
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p>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p>
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p>
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
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p>
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p>
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p>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p>
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p>
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p>
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
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
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
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p>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p>
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
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
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p>
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
被称为“有
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
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p>
调“人者,
天地之心也”;
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
所谓“先天而天弗违?/p>
后天而奉天时”,
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
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