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科斯探析企业性质逻辑路径的比?/p>
(1)
摘要:马克思和科斯都是从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状态出发,通过
企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进行企业性质解释。但科斯是在延承新古典理论技
术关系外生性假定和边际替代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企业性质研究,这导致
科斯调和企业技术目标与制度目标的理论努力陷入困境。马克思的企业性质?/p>
同样涉及企业组织与技术、制度、均衡价格之间关系,但在马克思理论中,技
术因素内生于解释框架,是要素构成、均衡价格和制度变迁的基础。马克思用
严谨的逻辑说明企业组织形成的技术意义和制度特征,并论证两者在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下发生背离的必然性?/p>
关键词:制度;技术;均衡价格;企业?/p>
?/p>
一般认为,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p>
开启了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先河。近年来,企业理论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
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并逐渐形成明显不同的两种取向,即企业契约论和企?/p>
能力论。前者强调企业与市场在实现要素一体化过程中的同质性作用,否定?/p>
企业;而后者刻意突现企业相对于市场的异质性特点,强调企业中存在某些具
有组织依赖性、无法被市场机制复制的要素,并认为这是企业组织租金长期存
在的根源。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也是从市场机制运行的理想绩效状态出
发,通过分析市场机制与企业组织的关系,说明企业的性质。马克思企业理?/p>
以科学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在企业与市场关系、企业一般意义与企业的制度特
点等方面的解释上具有严谨的理论逻辑与深刻的价值归依。本文通过比较科斯
与马克思探析企业性质逻辑路径的异同,厘清两者在技术、制度等方面的主?/p>
区别,以此说明科学的企业性质观应当具备的基本内涵?/p>
一、零?/p>
易费用假定与科斯的企业性质解释
“零交易费用”假定是科斯探析
企业性质和意义的起点。科斯用零交易费用假定概括新古典理论的基本特征,
并通过对新古典理想市场均衡状态的批判性反思,提出正交易费用条件下作为
现实产权制度存在的企业的性质解释。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谈到,
“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
(
产值最大化
)
是不受法律状况影
响的。”也就是说,在零交易费用条件下,无论产权的初始界定如何,经济?/p>
为主体将通过无成本的讨价还价和交易活动最终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状态。制
度因素和生产组织形式对经济绩效不产生任何影响?/p>
零交易费用假定具?/p>
丰富的理论内涵,这一貌似简单的范畴却概括了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关于?/p>
场机制有效性论证的基本前提和结论,同时化解了来自现实经济事实的各类?/p>
击,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新的基础。我们知道,新古典理论以一系列?/p>
续可微的外生性技术向量、要?/p>
(
产品
)
的可替代性、厂商和消费者的最大化?/p>
为和边际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经济行为主体对要素
(
产品
)
的成本与产出效率
(
效用
)
进行比较,并实现生产技术替代和消费品替代。同时,各经济行为主?/p>
的选择与替代结果也将改变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
(
产品
)
的供求关系和相对?/p>
格,最终达到新古典一般均衡效率状态。此时,各种要素单位报酬均等于其?/p>
际产值,要素所有者实现私人成?/p>
(
收益
)
内敛。在此意义上,“技术选择”是
新古典理论厂商行为的核心,是否存在企业制度以及企业对产权如何安排都不
会对交易效率产生任何影响。然而,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新古典一?/p>
均衡的形成依赖一系列约束条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垄断、公共产
品、道德风险等外部性现象背离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基本特征,致使人们将批判
的焦点集中于新古典理论理想化的假定前提与其现实解释力之间的矛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