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p>
?/p>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
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p>
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p>
认真
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
道德体系?/p>
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p>
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p>
维护国家的长?/p>
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p>
我们不仅需要法治,
而且也需要德治,
使法治与德治
相辅相成?/p>
相互促进?/p>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都不可能达到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的目
的。但是,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对法治的重要性看得比较清楚,
而对德治的重要性却认识?/p>
不够?/p>
甚至忽视了德治的作用?/p>
结果法治也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p>
鉴于此,
江泽民同志在?/p>
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p>
?/p>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p>
依法治国?/p>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
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p>
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
属于思想建设?/p>
属于精神文明?/p>
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p>
我们应始
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p>
?/p>
江泽
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p>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p>
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又?/p>
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p>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p>
经济?/p>
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p>
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靠法院?/p>
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p>
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p>
用强?/p>
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p>
?/p>
法治
?/p>
的主要内涵?/p>
从维护社会的秩序?/p>
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
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p>
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p>
旧有的各种制度已不能适应?/p>
会发展的要求?/p>
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有着更为迫切的意义?/p>
改革开放以来,
?/p>
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十分重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p>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
因为?/p>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就不可能保证社会?/p>
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p>
尽管道德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它和法律不同,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p>
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p>
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
?/p>
良心
?/p>
,诉诸人们内心的
?/p>
道德信念
?/p>
。所
?/p>
?/p>
说服?/p>
?/p>
,主要是指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p>
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p>
志、增强人们的荣辱观念,培养和形成古人所说的
?/p>
羞耻之?/p>
?/p>
?/p>
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形?/p>
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培养和形成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所?/p>
?/p>
劝导?/p>
?/p>
,就
是指通过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
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
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p>
使人们认?/p>
到,
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者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
就必定要受到?/p>
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p>
甚至招致事业的挫折和失败?/p>
社会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
却是不可
忽视的?/p>
强大的社会舆论,
能够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重要影响?/p>
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
改变人的性情和气质,改变社会的风气,
形成某种道德的氛围。这种社会舆论,一旦同内心
信念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p>
总之?/p>
从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和道德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
互补充。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p>
共同发挥作用?/p>
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p>
能自觉地扶正祛邪?/p>
扬善惩恶?/p>
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保
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