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审美差异及原因浅析
[
?/p>
?/p>
]
中西方的审美受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着显著的不同?/p>
通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西
方美术审美的不同,并揭示产生这种不同的审美差异的原因,说明中西方美术审美既有相同性,又有?/p>
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将随着各自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p>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p>
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
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p>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相比
,
虽然有某些相同之?/p>
,
但也明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p>
一、美的概?/p>
谈到审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美是什么?从字源学来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认?/p>
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的关系。《论语?/p>
里讲“里仁为美”,又讲子张问“何谓五美?”孔子回答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p>
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的美讲的都是善。这里“美”和“善”是混在一起的,经常是一个意思?/p>
二、中西美术审美差?/p>
在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早的大学派,他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p>
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p>
西方古代哲人们直接把对美的追求具体化为视觉的和谐形式创造。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p>
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他们发现构成长方形比例协调感的“黄金分割”比?/p>
[a:b=(a+b):a]
;人体美也同样取决于不同数之间的比例和谐。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刻家波里克莱塔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下写成的《论法规》一书专门研究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数学比例关系,他的作?/p>
《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等都是依照这些“法则”创作的:身长与头的比例?/p>
8
?/p>
1
;脚的长度应
是手掌宽的三倍;腿部从脚到膝的长度应是手掌宽度的六倍……古希腊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从他们理?/p>
世界的基本观点出发,为艺术设定了追求美、再现美的原则,那就是: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p>
是最美的?——和谐。最智慧的也就是最美的,最美的也就是最智慧的——数的和谐?/p>
柏拉图则认为“艺术是对理式的模仿物的(现实事物)的再模仿”。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从另一
角度把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从而把西方追求“形式和谐”的
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他认为“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创造出来的艺术才是美的?/p>
术。”这是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审美理想的又一个层次?/p>
比较中西,如果中国古代哲人对美的认识主要是侧重审美的“心理”方面,那么西方古代哲人就是
侧重于审美的“物理”方面。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一书中开宗明义的说:一切艺术“实际上就是
模仿”。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绘画仍沿着写实主义的道路继续前?/p>
,
将绘画艺术当作科学,兢兢于透视
法、解剖学的研究的原因?/p>
直到
20
世纪以前
,
西方绘画基本上都是以精心描绘客观对象为主,要求艺术形象要尽可能的接近所
描绘的客观对象,达到逼真;中国传统绘画则从魏晋开?/p>
,
由“形似”逐步转向对“神似”的追求
,
又进
一步发展成为“写意”。中国画家较早地认识到“形似”不一定能达到“神似?/p>
,
为了更好地传?/p>
,
形的
描绘可以更加灵活、更加夸?/p>
,
强调绘画应把“神似”放在首?/p>
,
而不必一味追求“形似”。可以说
,
“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
,
也是中国传统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p>
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
,
李公麟、梁楷的水墨人物
,
徐熙的水墨花鸟都对后来的写意画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写意即为写“意象”、写“意境”、“写心”、“写性”、“写神”。它托物言?/p>
,
状物寄?/p>
,
借景抒情
,
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理想。它既有再现客观物象的因?/p>
,
更体现了画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