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古诗歌鉴赏之“练字”专项训练》导学案
?/p>
学习目标
?/p>
.能从词性角度(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叠词)认知古诗词“练字”的
作用和妙处?/p>
.能掌握解答“练字类”古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做到准确、规范地答题?/p>
?/p>
学习重点
?/p>
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分析诗中“练字”的妙处,能规范地答题?/p>
?/p>
学习方法
?/p>
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感知?/p>
探究古诗歌鉴赏中“练字”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摸索?/p>
律,形成能力?/p>
?/p>
知识链接
?/p>
诗歌是凝炼的艺术?/p>
古人在作诗填词时?/p>
非常讲究炼字?/p>
高考中鉴赏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考点?/p>
出现的频率也很高?/p>
主要是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蕴藏的情思或
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p>
根据词性,古诗中的炼字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叠词?/p>
、动?/p>
一个恰当的动词的使用,往往使整首诗活起来,并能扩大诗的容量?/p>
?/p>
杜甫诗《月》中的两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p>
?/p>
被苏东坡推许为“古今绝唱”?/p>
尤其是“山吐月”中的“吐”字?/p>
在诗人笔下,
山仿佛具有生命,
可以把月亮随便吞进吐出,
这无疑是一种富有灵性的新奇构想?/p>
把夜深人静时月亮从黑幽幽的山脊升起的瞬间景象写活
了,极富神韵?/p>
又如
张先诗《天仙子》中的千秋佳句“云破月来花弄影?/p>
?/p>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p>
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p>
“花?/p>
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p>
“破?/p>
?/p>
“弄”两词,将云?/p>
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p>
再如
潘大临诗句“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p>
?/p>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p>
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最后消失的飞行状态,共同
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p>
、形容词
形容词具有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在诗歌中恰当的使用,
能使诗歌色彩鲜明?/p>
?/p>
染氛围,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p>
如,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p>
一句中的“闹”字?/p>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作者用
一“闹”字?/p>
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
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
的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p>
又如
王昌龄诗《送魏二?/p>
?/p>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p>
清猿梦里长?/p>
?/p>
诗中的“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寒凉的真实感觉?/p>
又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忆想友人的凄凉之情,将情和景融合在了一起?/p>
再如
王维诗《新晴野望?/p>
?/p>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p>
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p>
?/p>
诗中的“明”字,写出了雨后田野外河?